网友提问: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各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是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精神,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宗法制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讲究人伦,讲究人如何在社会上自处,就是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人伦关系,而与之相反,西方文化更讲究智慧讲究个人主义和自由,所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民主法治等。
这样说,不是说中国的儒家文化不好,事实上,儒家文化更加讲究群己之辩的思想,很好地促进了中国民族的形成,协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个人与人之间冷酷自私、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是狼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温情脉脉的哲学去协和关系,所谓人际的和谐就会有人性的和谐!
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强调要爱人。这里的爱人不是说墨家的兼爱,什么人都要一视同仁的爱。儒家是理性主义的,所以儒家的仁者爱人是有差等的爱。先爱自己的父母,这叫孝,再爱自己的兄长,这叫悌。在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儒家特别强调要立己达人,要帮助别人成功通达,自己才能成功通达。反过来说,爱人就是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在社会的治理上,儒家认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义:义就是适合的意思,是适应社会的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是一种正义的正当的意思。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特别重视义利之辨,也就是说在利益面前如何取舍,如果坚持正义的立场,那就是义,否则就是不义。所谓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儒家还提倡在正义面前,要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大道。就是孟子所提倡的舍生而取义!
礼:礼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光有爱心和正义的情感还不行,还需要一种规范自己行为的礼制来约束自己,这就是礼。儒家的礼后来发展成为社会的等级制度,这一点,经常为人所诟病。事实上,任何社会都需要礼制需要规范。中国文化中的法家、墨家等,同样强调社会秩序,这就是礼。儒家认为,仁是人心,是根本,而礼,则是维持这个人心的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智:智就是智慧,一种能够判断是非曲直的知识。儒家特别强调智慧的重要性。在宋明理学中,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智慧的意思。因此,有人说儒家是愚民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是没有知识和智慧的表现,因为他根本没有正确的理解儒家的智慧!
信:信,就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话做事都要老老实实,言必行行必果!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对诚信的品质很看重,有一诺千金之说。在儒家的故事中,说谎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周幽王说谎最终丢了国家,放羊的小孩说谎丢了性命。所以,在儒家文化看来,诚信就是生命!
忠:就是忠于职守的意思。所以中国文化特别推崇忠臣,苏武牧羊30年矢志不渝受到历史的赞美,洪承畴钱谦益投降被后人唾骂,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忠的品德的推崇。
孝: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意思。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这个传统其实来自于孝顺的观念。孔子对孝顺有很多论述,而孟子则有三不孝、五不孝的说法。古人认为,孝顺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所以古人有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思想。
悌,就是敬爱自己的兄长的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谢友邀请。题目中所问的基本就涵盖了儒家重要价值观念的全部了,我们分别来看:
1、世人皆知的“仁”
所有人都知道“仁”字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虽然后来的儒学宗师如孟子和荀子分别又都以“义”和“礼”作为各自思想脉络的核心,但总归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底色还是一个“仁”,况且孔夫子又是儒家的创始人,所以一般也将这个字视为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
何谓“仁”?子曰:“仁者,爱人。”那么至少仁字的内涵里就一定要有一种对他人的爱在,而我们更要看到这其中的根源在哪里,它就在这个字本身造字所蕴含的奥妙上。
“仁”字左侧从“人”、右侧从“二”,也就是“二人”的意思,而这两个人呢?却完全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在一个字里面,所以他们是不分彼我的。那为什么能不分彼我呢?因为他们都心底真诚无私,都将对方坦诚接纳,只有这样才能够恒久的同在一起。
这,多么像是一种大同世界的风貌啊!
而如果将左侧的单人旁视为自己的话,那右侧的“二”也就是指除自己以外的人或物,甚至世间万事万物,但左侧的“我”却可以和右侧任何的“另外”都圆融无碍的融汇为一个整体,这不正像是一位君子所达到的境界和德行吗?
这里引用佛家《金刚经》里面的一段话来讲,会更好理解,那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圆融无二。
这,就是“仁”!
2、“义”,两肋插刀会很疼
现代一谈到“义”,一般马上会令人联想到义气,也只会觉得为兄弟朋友两肋插刀那才是“义”,可这样的理解,就把“义”这个概念本有的内涵给放窄了。
何谓“义”?义者,宜也!它是要用智慧来判别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要会变动的。如果死守一个所谓“义气”的话,在孟子看来,那就是匹夫之行,不足道也。并不是说讲义气不好,而是太死板的话,很可能就会伤害更高的“道义”!比如朋友是个恶人,但又曾对自己有恩,他和一位有德行的人素来有仇,难道我们也要帮着他去杀害那个人么?
所以,义,是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的,看它是否真的合宜。对于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自己心中所体认的那个“义”这时就起到了一个权衡和衡量的作用。而由此,就可见一个人的境界了。
3、虚有其表之“礼”,那只是在表演
礼,不用说也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孔夫子就曾说“克己复礼为仁”,不过我们常常把“礼”当作一个表面化的东西,认为儒家强调要践行的也只是那种表面化的礼仪礼节,实际上,这是对儒家之“礼”一个非常重大的误解。
礼之礼仪礼节,虽然在儒家看来它很有必要,一如我们现在常说的“生活要有点仪式感”,这种外表的“仪式感”可以对人的观感形成很大冲击,而观感又能进一步影响心灵,平常人生活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面对家国大事呢?
但儒家也认为“礼”之本质核心并不在于此,并不在于这种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是否“诚敬”。
《论语》中孔夫子曾多次谈到祭祀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没有那种诚敬之心,却还在那里装腔作势,他的心里就会感觉非常难受——“吾不欲观之矣”。而到了后世儒家又一位宗师荀子那里,则更是直将“礼”之概念升华到了几乎可以和“仁”字匹敌的程度: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
可见,儒家之“礼”,其内涵绝非仅仅只是外表的礼仪形式那么简单,它可以安社稷,也可以培养一个人自身的素养,而所有的起点,皆在于心之“诚敬”。
4、会机巧只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
儒家所谓“智”,更多的其实是一种价值判断与形势判断,前者考验对“道”的理解程度和自身素养,后者考验一个人的眼界与眼光和应变能力。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在平日大量的实践、积累,长期以“仁义之道”不断磨砺此心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才能拥有这种大智慧。
夫子所说“克己复礼”,所说“时习”,其实就早已将如何获取这种智慧蕴藏在其中了——有“智”、有大智慧,只是一个结果,而重要的实则在于平日不懈的历练与积累。
5、死板守信非儒家所认同
关于这一点,或许又跟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儒家之“信”不一样。虽然儒家很激赏能信守承诺的人,但如果其不知变通,不知还有更高的“仁义”存在的话,那就不是为儒家所认同的,因为世事总在变动之中,被承诺的对象也在变动之中,其前日合于道义,今日未必就还能合于道义。所以对于这一点,儒家也要求自己一定要“慎言”,轻易不去给别人下许诺。
兹举《论语》、《孟子》中的两例加以说明: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而到了孟子这里则更干脆了,直接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这其间的差异,应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6、“尽己之谓忠”
“忠”字的意思现在我们一般将其理解为“忠诚”,一般就是指下级对上级或个体对集体而言的,但在之前的儒家那里,这个字的本义其实是指“尽心尽力为他人做事”,有个词语叫作“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里的“忠”比较符合儒家之“忠”的本义。
为什么儒家要提一个“忠”字呢?其实也是和核心思想“仁”字有关,仁就是爱人、关爱别人么,那么对待别人的事情,自然也是从心而发的当成自己的事情,这种心就是“忠”。
可见儒家之“忠”,最早是一种泛指,泛指为任何人做事,不论是出于承诺还是责任,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到自己的全力,这就是“忠”!它的义涵事实上要比现代更广泛。
7、识得“仁心”的起步——孝悌
仁,就是爱,就是把自己融入世间万物,但一上来就这样要求必然是很难达到的,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做不到,因为人肯定是会有各种分别心在的。
那么怎么办呢?那就一步步来,先从自己身边最切近处着手,父母兄弟因为和我们先天就有亲密的血缘关系,这本就是一种亲近,而大部分父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会给与我们各种无微不至的关爱,人之心大部分又都是会懂得感恩的,能够体察到这种爱,自然也就会相应地对父兄反馈以真诚的敬爱。
那么,对父母反馈之敬爱,也便就是“孝”;对兄长反馈之敬爱,也便就是“悌”。而这两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完全由心真诚发出的。
所以,若父兄对自己非常关爱,自己却没有这种真诚敬爱的回馈之心,那这样的人就是不孝不悌。而如果是父兄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呢?对于这个问题,事实上孔夫子在《论语》中也有过明确论述,而且是直接当着未尽到父兄之责的卫灵公的面说的,背后用意也很明显。这句话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先有君的样子,然后臣才有臣的样子;父先有父的样子,然后子才有子的样子。
从这个层面讲,碰到父兄不尽父兄之责的情况,除非自己是尧舜之类的圣贤,能够对此毫不在意并以自己的至诚之心感动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可能实在不该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禁民为非曰义。
何谓仁?以上蓄下姿态恕人怜人。如果你地位低下,还奢谈施仁于上?仁,含优越感而恤;
何为义?禁己欲而成就他人为义。正义标准形成于社会,但要有人勇于支持和执行正义。义为贡献,那时不是狭隘的修身的义气,初始义为勇敢的贡献;
礼:明上下贵贱尊卑礼数。并不是有人曲解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文质彬彬”个人形式礼貌;
智——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应变灵活的意思;
信为守诚重诺;
忠无己私,无贰志;
孝感恩而虔诚,敬畏岁月之力;
悌知让,而不虚伪。全热爱,以兄弟之乐而乐,忧其所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各是什么意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