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敏感期(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怎样的敏感期)

发布时间:2023-06-22 12:08责任编辑:方果果关键词:孩子

网友提问:

孩子敏感期真的存在吗?是分阶段性的还是无处不在的?

优质回答:

敏感期的源头——关键期

要说清敏感期的概念,让我们从源头——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这一概念讲起。

最初关键期概念是在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欧洲生态学家罗伦斯和同事发现,一些鸟类的宝宝或者鹅宝宝在出生的时候会跟随母亲,确保它们能得到照顾和保护,增加自己的存活率。这种行为叫imprinting(印刻)。从实验室保温箱里孵出来的鹅宝宝没有看到妈妈,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移动物体是罗伦斯,于是就把罗伦斯当成妈妈,到处跟随罗伦斯。

Lorenz 与鹅宝宝

罗伦斯说,孵出来的13~16个小时是这些鹅宝宝形成这种依恋的关键期。

这里关键期的意思是,在动物发展过程的某个时间段,对于某一种能力,它们首先已经在生理上具备条件,同时此时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最敏感,如果得到了这种刺激,就会产生正常的发育,而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弥补,这段时期就是关键期。

人类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关键期。比如,人类的胚胎在母体内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表发育,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育,就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的一些孕妇吃过一种止孕吐的药,后来发现吃了这种药的妈妈生下来的宝宝四肢发育不健全,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出生缺陷。这就是因为药物的作用,让胚胎在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影响,错过了就无法弥补了。

尽管如此,在长期的研究中,发展心理学领域认为用关键期来解释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关键期说的是「要么发展」或者「要么不发展,无法弥补」,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

发展心理学提出一个更为灵活的概念——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敏感期的定义是,在这一段时期内,某些方面能够以最优发展的方式发生,而且这个时候环境对个体这一方面发展的影响最有效,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可能发展不能达到最佳,或者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不能达到最有效效果。

这便是在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必须承认,当孩子处于某一方面的敏感期时,如果外界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发展环境和刺激,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家长们担心错过了孩子发展敏感期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科学解读敏感期的概念。

第一,敏感期不像关键期这么极端,虽然错过了可能不能达到最佳,但并不意味着「要么发展,要么无法弥补」。

第二,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敏感期的「窗口」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有几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孩子的发展没有那么容易就错过了,更不是稍纵即逝。

我们以宝宝学说话为例。

研究表明,母语的习得是有敏感期。要想学会语言,孩子必须生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因为他们在人生最早的几年对语言的输入很敏感。但这并不表明错过了人生的头三年,孩子就永远无法学会说话。

即使孩子在婴儿时被剥夺了语言环境,到六七岁时才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孩子依然能够学会语言。只是7岁之后,不能习得语言的概率才会逐渐增加。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母语习得的敏感期非常长。

试想,一个生活在正常环境里的宝宝,只要获得足够的语言刺激,错过语言敏感期的可能性是相当微小的。只有像狼孩那样,完全与人类社会隔绝才会有可能无法弥补。这和上面讲到的药物作用一样,是非常极端的情况。

第三,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并不是像字面理解的那样,「宝宝喜欢什么,就是对什么敏感,就是xx敏感期」。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每一阶段都可以笼统称为「xx 敏感期」。

孩子的学习窗口

关于孩子学习窗口究竟有多宽,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可能会有更好的认识

学习窗——神经连接的重要阶段

摘自:In the Beginning:the Brain 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by Michael Hagel

大脑不同区域的髓鞘化速度不一样,所以学习窗是指特定类型的学习最佳的发展时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窗从来不会完全关闭,或者在早期会丢失任何认知能力。成人可以参与任何类型的学习。

敏感期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爱画画≠进入画画敏感期

有妈妈问,我家宝宝现在3岁2个月了,她真的对画画特别感兴趣,没事就拿笔到处涂涂画画,这应该就是到了画画敏感期吧?我是不是该有意识地引导呢?

父母能够观察到孩子在某一时期的兴趣并加以引导,这是一件好事,不过宝宝是不是进入了某个敏感期,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了。

首先,儿童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为人父母,了解和尊重这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但是,无需套用敏感期去解释这些表现,因为孩子的发展特点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

如果只关心表现出来的行为,并冠以「xx敏感期」,可能会让我们忽视背后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让我们焦虑。我们用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为例来解释。

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有一定的时间表:

4~5 个月,孩子能够抓握物体,把这个物体在两个手中倒来倒去来研究。他们依靠手指的触觉来学习物体的特性。

6~12 月,婴儿的手指动作更加灵活,在第一年结束之前,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拿起一个物体。

1~2岁,可以用三个大积木搭一个「高塔」;可以拿住蜡笔乱涂;画油彩画的时候用整个手臂的移动,会互换两个手。

2 岁左右,可以画横线和竖线。

2~3岁,会穿起来4个大珠子;握蜡笔的时候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不是食指);画油画的时候会有一些手腕的动作,会滚动,挤压,拉扯以及捶打橡皮泥;会转动门把手。

3~4岁,可以用9个小积木搭「高塔」;可以画圈和十字架;玩橡皮泥会搓一条蛇,一个球,做个饼干等;会用剪刀剪纸。

4~5岁,按要求画很粗糙的形状;用积木摆放横的或者竖的结构;会自己穿脱衣服;会模仿写一些字母;会用剪刀沿着线剪。

5~6岁,会写字母表,会写一些数字,会使用一些工具,用绳子穿住细小的珠子,会使用3个手指的握笔姿势;开始会画一些不同的物品。

这是大致的发展时间表,大部分婴幼儿都是这么发展的,这就是共性。

(以上时间表参考了Infants and Children, by Laura Berk以及babycenter.com。详细的儿童发展表请参看这些资源。)

不过,孩子的发展既有共同性,也有个体差异性。在发展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兴趣却不一样。有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对画画开始感兴趣,喜欢涂鸦;有些孩子对画画不感兴趣,不过他们喜欢玩汽车,搭积木等等。

所以如果妈妈观察到孩子在某段时间对画画感兴趣,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进入了画画敏感期,而是这些孩子在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个人兴趣。

而那些在 3~4 岁对画画不感兴趣的孩子,是不是就错过画画敏感期了呢?当然不是,因为根本没有画画敏感期,也没有证据说3~4岁是学画画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就永远不能发展。相反,有很多画家都是很晚才开始学绘画。

对画画不感兴趣的孩子,他们的精细动作也一样发展,他们也许通过其他方式和其他兴趣,比如喜欢玩汽车,搭积木,玩橡皮泥,做手工,这同样是基于精细动作的发展基础上,来运用和锻炼手的能力。

所以说,他们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但是个人兴趣却是千差万别。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对某些所谓的敏感期的焦虑,越焦虑越强迫孩子去做,反而让孩子产生反感。

打破敏感期的枷锁

人类的发展没有那么脆弱,以至于错过几个月或者一年的训练就会难以弥补,影响终身。事实上,人类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且学习窗口的关闭也不像很多父母想象的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刷地关闭了。

所以说,只要孩子生活在正常的环境里面,就不存在学习能力被剥夺的危险。

父母能够观察孩子的兴趣并提供条件,顺着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最好的发展,我们可以:

打破敏感期的枷锁,既不被敏感期束缚,消极等待孩子发展;也不被敏感期追赶,逼迫孩子学这学那。

无论何时,都记住,给予孩子适当的刺激和帮助。多给孩子关爱和拥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有顺其自然的多样化体验,而不是把孩子的发展割裂成一个一个小的「敏感期。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会不会敏感,答案是会,这应是绝对的。孩子本身就是靠敏感来感知这个世界的,所以孩子的敏感应是无处不在并非阶段性的。这也许就是人类一个天生的密码或属一个本能的不可卸载的软件,就如我们的第六感一样,在一个新的突发情况面前,他就会毫无征兆的显露出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其大脑发育还处于大片的空白,所以应是对其眼中多变的世界随时会有敏感的条件反射,基于此判断,孩子的敏感应是无处不在。并且一个孩子的敏感频率应与他成长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若此,敏感可能就是开启我们获取智慧的钥匙。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