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子楚的正妻是谁
芈八子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母亲,秦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秦王,是一位英明之君,同时也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有个儿子是秦孝文王嬴柱,秦孝文王有个儿子是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庄襄王有个儿子就是秦始皇嬴政,算起来芈八子是秦始皇的祖奶奶。
芈八子还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惠文王去世后,芈八子跟秦惠文王的正妻惠文后一起成为太后,在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嬴荡去世后,芈八子扶持自己的儿子嬴稷即位为秦昭襄王,芈八子也被称为宣太后,并且执掌秦国朝政多年。
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虽然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历来有争议,但是绝大多意见显然是支持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而不是吕不韦的儿子,赵姬是秦庄襄王嬴子楚的正妻,两人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6年,其中在赵国邯郸共同生活了三年,然后在秦国咸阳也生活了三年,然后秦庄襄王就因病去世。
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即位时只有20岁,国事由宣太后和魏冉主持,宣太后当时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三十五六岁,赵姬的儿子秦王嬴政即位时只有13岁,国事由赵姬和丞相吕不韦主持,赵姬当时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三十岁,也就是说宣太后35岁守寡,赵姬30岁守寡。
宣太后与赵姬都是秦国太后,并且都在年纪轻轻守了寡,同时他们的儿子都是秦王,但是,宣太后曾经与义渠王私通,并且生了两个儿子,除了义渠王之外,宣太后还有个情夫叫魏丑夫,宣太后在老了以后,一度曾要求魏丑夫给自己陪葬,但被人劝阻。
赵姬在守寡后曾经与丞相吕不韦私通,吕不韦因为担心秦王嬴政一天天长大会引发政治危机,于是自己抽身出来,却把嫪毐这个有着特殊男人能力的人送给赵姬,于是赵姬就和嫪毐私通,同样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宣太后与赵姬两人的结局是有很大不同的。
宣太后虽然与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他的秦王儿子秦昭襄王没有任何责备,也对宣太后没有任何处罚,宣太后是终老一生,从他儿子当上秦王开始,宣太后还活了42年,因此宣太后一生很有可能活了78岁左右,比他儿子秦昭襄王还多活了3岁,并且是善终,同时宣太后在秦国历史上是一位受人尊敬和受人肯定的太后。
赵姬与嫪毐生了两个儿子,所受到的遭遇与宣太后完全不同,赵姬的儿子秦始皇新手摔死了自己母亲生下的两个儿子,同时还把自己母亲赵姬给囚禁起来,并且要断绝母子关系,秦国大臣先后有27个人劝说秦始皇放了母亲,但都被秦始皇残酷杀死,直到第28个大臣,一个叫茅焦的人,以“秦王想要统一天下,必须以孝义为先”为理由才说服秦始皇放了自己母亲。
虽然秦始皇放了自己母亲,并且迎回了咸阳,但是两人的关系非常不好,在咸阳度过10年后,孤独地去世,赵姬一生差不多活了50岁左右,不算长,但是赵姬在秦国及历史上的名声非常不好,为什么宣太后与赵姬都是太后,并且都给外人生了儿子,两人的待遇、结局和影响完全不同呢?
首先,不要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看这事,也不用儒家的道德标准来看这事,在当时没有这样的约束,太后虽然是寡妇,可也是女人,先秦时期没有贞节观念的说法,也没有嫁鸡随鸡的说法,那个时候改嫁是很正常的。
举个例子,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他晋国公子姬圉,也就是后来的晋怀公,后来晋怀公抛弃怀嬴回到晋国,于是秦穆公又把女儿怀嬴嫁给晋怀公的叔叔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这等于晋文公娶了自己的侄媳妇为妻,而且秦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那个时候违背伦理道德的事经常发生,还有很多例子,所以宣太后和赵姬有情人,并生下儿子其实并不是多大的事,但是宣太后与赵姬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这个区别导致了两人的结局不同,这个区别就是:宣太后虽然跟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但宣太后最终诱杀了义渠王,并且帮助秦国消灭了义渠王这个心腹大患,帮助秦国在统一的路上更进一步,所以宣太后是有功于秦国的,他跟义渠王之间的事,可以说是一种为国牺牲,所以她的儿子秦昭襄王丝毫不计较她的行为。
尽管后来宣太后还有其他情人,比如魏丑夫,但宣太后从来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人感情给秦国造成什么损失,相反宣太后处处为了秦国利益,因此也被当成了秦国的功臣来对待,尽管她的私人感情有点不检点,但并不影响她是秦国的有功之臣,这就像武则天一样,尽管武则天有很多情人,但武则天从来就是公是公,私是私,宣太后与武则天有些类似,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她们都分得很清楚。
而赵姬则完全不同,赵姬跟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但是赵姬却帮助嫪毐获取政治地位,封没有功劳的嫪毐为长信侯,即有封邑又有封田,而且赵姬还一步一步给了嫪毐政治权力,嫪毐从一个底层,一无所有的宦人成为秦国可以和吕不韦抗衡的政治势力,嫪毐的叛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赵姬的纵容。
到最后嫪毐发动兵变叛乱企图杀死吕不韦和秦王嬴政,引发一场秦国高层的政治大动荡,要不是秦王嬴政沉着冷静对付,让嫪毐成功了的话,那么秦国的政治就变成了一场笑话,同时引发了秦国国内的动乱,所以秦始皇才会如此怨恨自己的母亲赵姬,才会跟赵姬断绝母子关系,才会囚禁赵姬。
赵姬的行为很是愚蠢,一方面是因为赵姬无能,不像宣太后那么有才能,另一方面赵姬只是纯粹地享乐主义,根本不会考虑秦国的大局观,甚至宁愿牺牲自己长子秦始皇的利益,她把私人感情掺在政治中,她亲手给自己的儿子秦始皇培养了一个政敌,秦始皇最在乎就是权力,如果赵姬不触碰秦国权力,只享乐私人感情,那么就会和宣太后一样,但是赵姬显然不是这样。
宣太后的行为是牺牲自己,为了秦国,赵姬的行为是牺牲秦国,为了自己,宣太后为公,赵姬为私,两人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两人的结局也有着完全的不同。
嬴子楚为什么早死
庄襄王在位三年,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立赵姬生的儿子嬴政为太子。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驾崩,享年三十五岁。他突如其来的早逝,有人认为是因为他撞破了吕不韦与赵姬的奸情而被吕不韦所杀。
他奉秦昭王命攻韩是谁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即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救上党郡。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在长平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农历四月,王龁攻赵,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抵抗。
嬴子楚为什么只有3年
历史上嬴子楚是秦国公子,但因为生母不受宠,便被安排去做了质子。在赵国受尽屈辱的他遇到吕不韦,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一步步的走上了秦王的位置。可惜的是嬴子楚在位时间只有三年,他死后秦王嬴政继位,史称秦始皇。
嬴异人为什么改名
嬴子楚原名叫做嬴异人,父亲为安国君,生母为夏姬,后来为了回到秦国,认华阳夫人为母亲,所以才改名为子楚。很多人说嬴异人改名是为了讨好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女人,可惜的是华阳夫人膝下没有孩子。
吕不韦帮助嬴异人回到秦国的其中之一手段就是让嬴异人认下华阳夫人为母亲。安国君继承王位之后,华阳夫人自然成了王后,嬴异人也改了名字为子楚,并且成了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去世之后,嬴子楚成为秦王,史称秦庄襄王,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其生母尊称为夏太后。
嬴子楚在位多少年
历史上嬴子楚只在位三年时间,享年三十五岁,记载中子楚是因病去世,子楚去世之后嬴政继位。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表示对各个国家的信任和约束,他们会选王室的人去做质子。但是两个国家一旦发生战争,最先受到牵连的就是质子。
子楚在赵国为质子那段生活苦不堪言,身为王室中人,因为是庶子不受待见,加上做质子那段时间的煎熬,想来子楚的身体会受到影响,古代人平均寿命会比现在人短得多。秦始皇去世时四十几岁,嬴子楚去世时三十几岁,这在当时也算是正常的,不过嬴子楚的爷爷嬴稷却活到七十几岁。有人说嬴子楚寿命短,在位时间短是受到吕不韦的迫害,但正史中却没有关于这一段的介绍。
秦昭襄王杀白起后悔吗
史上第一战神,白起被赐死时已七十多岁,为何秦昭襄王就不容他?
历朝历代,但凡功高震主者大多没有好下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了兔死狗烹的怪圈。
秦昭襄王赐剑给白起,白起仰天长啸:
“我有什么罪过,落得如此下场?”
片刻之后,白起落寞道:
“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我坑杀了几十万降卒,这份业报足够死罪的!”
说完,引剑自刎。那么为何秦昭襄王容不下白起呢?
白起自己放弃了自己
长平之战,秦国取得大胜,而白起原来的计划是趁胜追击,将赵国覆灭。可是韩、赵两国为了保命,派出使者来劝说秦国丞相范雎,范雎在使者的花言巧语之下,同意割地和谈,战事才告一段落。
作为战术大师,白起很清楚,如果当时不能覆灭赵国,给赵国以喘息之机,那么很可能失败的将是秦国。一方面,白起杀了几十万赵人,这些人也都是有亲人朋友的,他们的亲属必定会对秦军仇深似海,想尽一切手段来报复。
其次,赵国的巨大损失,也会让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这也会让征服赵国的速度变慢。公元前259年正月,秦赵双方停战,而在这一年九月,秦昭襄王再次派兵进攻邯郸。
史料记载: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在白起看来,这次出兵是必败无疑。由于白起患病,此次的统帅名为王陵,在进攻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甚至损失了五个军营。见预言成真,白起对秦王道: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意思就是,您当初不听我的,现在没办法了吧,白起的话带着调侃和讽刺,而这句话也激怒了秦昭襄王。纵使白起的功劳再大,他也不能随便去调侃秦王,这是以下犯上,很可能会被杀头。
我们推断,此时的白起很可能已经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位精明的武将,怎么会不懂君臣之礼,他激怒秦王,就是想一心求死。白起杀人太多,虽说他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内心的冲突和羁绊,也只能他一人来承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白起很可能放弃了生的希望。
白起不配合出兵,惹恼了秦昭襄王
统帅王陵明显不能完成攻灭赵国的任务,所以秦昭襄王想再度启用白起。白起就好比一把锋锐的刀,只要拿起这把刀,就能将敌人手起刀落。不过,白起不想再继续做屠夫,秦王命令白起率兵出征,但白起予以拒绝。
史料记载: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昭襄王曾亲自下令,白起拒绝赴任,之后秦王派丞相去请白起,白起本就跟范雎不睦,仍是不肯就任,最后呢,白起干脆再次称病。秦军在前线屡吃败仗,损兵折将,这已经让秦昭襄王十分上火了,白起还拒绝参战,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怒之下,秦王便下令赐死白起。作为军事大师,白起自知不能取胜,但在其的指挥下,秦军必定可以减轻损失,单单这一点,也不是其他将领可比的。
奈何白起就是这般执拗,坚持不带兵,既然没有了利用价值,那么秦王也就没有必要再留白起的性命了。
范雎要对白起的死,负一定责任
白起跟宰相魏冉的关系很好,之所以白起能能成就举世功勋,也跟魏冉的提拔有莫大的关系。然而,范雎来后,魏冉被罢相,自此,白起跟范雎的关系也陷入僵局。
拜相之后,范雎为秦国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可由于范雎的刻意诋毁,白起也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之所以和赵国停战,很大程度上跟范雎有关。韩、赵派苏代去游说范雎,苏代不仅说服范雎停战,还成功挑起了白起和范雎的矛盾。
史料记载: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如果继续让白起进攻邯郸,赵国必亡,那么白起的功劳将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必定可以成为三公,一旦白起上位,那么范雎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
为了自身的利益,范雎同意了苏代的建议,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征伐。如果范雎和白起勠力同心,那么赵国必亡,秦国的统一之路可能还会加快速度,但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白起的死,跟范雎有莫大的关系,为了防止白起再立战功,范雎必定会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而恰巧白起性格执拗,上了这个圈套。
是时,秦王对范雎十分信任,在一定程度上,范雎可以左右秦王的判断,直至白起被赐死。
秦军久战之师,同样需要修整,杀白起可以缓解矛盾
白起曾经说过,秦军虽说消灭长平的赵军,但秦军同样损失过半,国内兵力也是相对空虚。当时如果再度进攻邯郸,诸侯国联合,在赵军的顽强抵抗下,秦军必败。
王陵无法攻下邯郸,秦昭襄王便换王关,但两个月后,邯郸仍然攻不下来。楚国的春申君、魏国信陵君率十万进攻秦军,秦王大败。不仅仅是白起,在一连的失利之后,就连秦昭襄王也有些灰心丧气了。
到了如此局面,或许杀掉白起,还能减缓一下与他国的矛盾,毕竟白起杀人实在太多,从始至终,死在白起手下的他国兵卒近百万人。在旁人看来,白起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所以既然白起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还不如杀掉他,减缓下与他国的矛盾,争取一定时间来修整部队。
白起被封为战神,一经封神,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只是没有想到,他最后一个杀的人,却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