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问#
此句出自《左转.僖公四年》“楚子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虔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这句话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
“春秋时期,有几个国势强大的诸侯国,比如齐国,比如楚国。也有许多的小国,因国势微弱,就依附某个大国,并服从这个大国的命令。比如蔡国,而这个故事也因蔡国而起。
在当时,位于北方的齐国是公认的诸侯霸主,许多小诸侯国都依附他,听从齐国的号令。而同时,位于南方的楚国,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又因为地理上离齐国很远,所以并不理睬齐国。而楚国北部的蔡国,虽然也很弱小,却因为依附楚国,也不理睬齐国。一个小小的蔡国竟敢如此,这让齐桓公极为不爽,就决定去攻打蔡国。
于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多个诸侯国,共同出兵,开始攻打蔡国。可惜,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蔡国实在弱小不禁打,很快就败下阵来。
齐桓公大获全胜,重整军队,准备移师攻打楚国。
很快,联军就大军压境,楚国也很紧张。毕竟联军势众,又刚打了一场胜仗,士兵们气势正旺,楚国也不敢硬刚。于是就派使者去和齐桓公交涉。
见到齐王,使者问:“贵国在北方,我国在南方,就算我国的牛和马走失了,也不会跑到贵国的境内。如今你们有什么样的理由,竟如此兴师动众地来攻打我国?”
其实齐国只不过是想炫耀一下,也很忌惮楚国的实力,并不是真的想要和楚国交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缔结了合约,重修旧好。
不久,联军就班师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