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正月初2是什么日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年初二各地方有什么习俗
大年初二,俗称“迎春日”,是春节的第二天。
正月初二,古称“犬日”、“人日”等。
因为初二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但是很多地方习俗都是在这天进行活动的,在这个时间里有很多的习俗。
现在就来看一看这些习俗吧。
1、广东潮汕:
初一、初二,女儿回娘家,称为回门或探春。
在潮汕地区有“正月里来是新年”之说。
潮汕人普遍都会在这一天里拜神祭祖、吃开年饭,同时,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祈年仪式,祭拜天地与祖宗。
潮汕地区过大年的习俗主要有“迎春神”(又称“送神”)、吃开年饭、开年菜等。
在“送神”前,先要把全屋打扫一遍,干干净净迎新春。
大年初二又称“开日”,在广东一些地方有吃开年菜、吃点心的习俗,取意五谷丰登。
2、福建泉州:
祭祀祖先、吃年饭、送“番仔”
正月初二,是泉州人祭祀祖先的日子,俗称“人日”。
正月初二这天,家家要做一种或两种不同口味的面线食品。
面线又叫“开年”面,用通心粉捏成一只只像元宝一样的小肉丸,俗称“面面包元宝”。
泉州人还要用线丸子串起来当成长命锁挂在身上。
吃年饭是泉州人过年最隆重的仪式。
在这天的饭桌上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余);肉则代表富裕;米饭象征五谷丰登;粉丝象征长命百岁;豆腐象征清清白白;青菜则要取“三青”,即青、红、白(或称赤、黄、橙)三色,意为四季平安。
3、广西陆川: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后,全家老小都要在厅堂前的天井内焚香礼拜,称为“开堂”。然后分给家中男丁香烛,以示连年有余,后来有新嫁女儿回娘家的风俗。
第二天是祭祖先。供品为酒饼、馒头等;祭祀时由长幼依序跪拜,先祭祖宗祖宗后次祖父母再次向其他祖先。
祭毕,全家聚于厅堂吃早饭。
祭毕,全家便到郊外游春赏景。
正月廿三(2月14日)是“土地诞”和“财神诞”的日子,当天一般都要出远门或进城到各庙宇去烧香拜佛。
正月初二代表什么日子?
正月初二是姑爷陪自己的‘娘子’回门、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二这天,姑爷是娘家的高门贵客!可以不干任何事情,就等中午吃大餐!
大年初二的来历传说故事?
大年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这一天汉族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汉族民间传说,明朝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故有戚继光抗倭等典故。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之际,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地过年,可家里死了人要办丧事,怎么办呢?大家相约,第二天(初一)先把丧事搁在一边,等过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办丧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旧按往常一样,到亲朋家逛门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闭门办丧事,家中没有丧事的也不出门,以免冲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体收敛,法事作毕,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门拜年的习俗就这样形成并严格遵守下来了。部分文史资料中,只是简单提出“福安的初二”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日寇侵华民俗纪念日,对其表象只是限制“互不逛门”的描述,太过简单,各位战友及外地朋友仍是知之甚少
正月初二代表什么日子
正月初二是姑爷陪自己的‘娘子’回门、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二这天,姑爷是娘家的高门贵客!可以不干任何事情,就等中午吃大餐!
正月初二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二简介:
1、正月初二是每年农历一月二日。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有回娘家。
2、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3、女儿回娘家,携带一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如同过年的情景。
4、正月初二反映了亲戚间情意甚浓,携带礼品是礼轻情意重,表达姑娘对乡亲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