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开普勒定律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牛顿成功地运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的天文学三大定律。之后他试图解决三体问题,但很快就放弃了,并宣称“这个问题超出人类思维的极限”。1889年,为了庆祝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的60岁生日,国王悬赏2500克朗来解决三体问题。
开普勒定律内容?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9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
什么是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GM/4π^2
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展开全部
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三: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
保证准确率~
~~~~~~~~~~~~~~~~~~~~~~~~~~~~~~~~~~~~~~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不明白请及时追问,满意敬请采纳,O(∩_∩)O谢谢~~
“开普勒定律”的三个定律是什么?
这个定律的第一条: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而且太阳位于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的内容是: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近,运行速度越快。通过数 学语言准确地说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 同。
这样,我们很清楚,如果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为了在相同 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所以它的运行速度要快一些。第三定律的内容是:行星和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平 方是正比关系。
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这条定律,如果一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比另一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远4倍,那它绕着太阳旋转一圈的时间要比另一 颗行星旋转一圈的时间多8倍。这个数字是这样求出来的,首先求出4的立 方是64,然后再求出64的平方根,得到数字8。
由于天文学家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作为太阳系中的长度单位,所 以内行星的平均距离是不足1的小数,而外行星的距离从1。5 (火星)到30 (海王星)。
我们首先计算出这些距离的立方数,然后再求出平方根,这 样就能得到以年作为单位的行星的公转周期。借助于上述资料,读者很容 易得出各个行星的公转周期。
开普勒第二定律内容?
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二定律是对行星运动轨道更准确的描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为牛顿后来的万有引力证明提供了论据,和其他两条开普勒定律一起奠定了经典天文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