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天,睁着眼睛看向门口,等着一个人的出现
1976年1月7日,这是周总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始终不愿意闭眼休息,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一样。
工作人员在周总理耳边说了几个人名,还说了近段时间发生的大事,可是周总理一直摇头。
直到一名护士轻声说了一个名字,周总理这才点头。
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在等什么人呢?他的后事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总理的病情
周总理的身体从1967年开始就不好了,当时他被医生诊断出心脏病,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
可是总理不听建议,只让医生开了一副药之后,继续高强度工作。
到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负责陪同接待。有些细心的工作人员就看到,总理会在会谈间隙服用一种药丸,这是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总理的身体又虚弱了几分。
1972年5月,周总理的保健医生给他进行了常规身体检查,从尿检中发现了红血球的存在,后来经过多方医生的联合检验,确定总理患了膀胱癌。
这一系列检查都是秘密进行的,结果出来后也是第一时间向毛主席汇报。
主席沉默许久,然后让身边人先瞒住周总理,并且安排医生进行会诊治疗。
医生们给出的建议是静养,不要剧烈消耗心神,可是周总理手中的事务太多了,各种事情都需要他拍板拿主意,怎么可能静下来呢?
而且,总理隐隐约约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他并不说破,而是借着“不知病情”的理由,依然保持高强度工作,在全国各地奔波,与各界人士交谈。
1973年3月,医生用激光消除了周总理的病灶,可是癌症已经扩散到全身,他的身体情况飞速恶化,甚至开始尿血,剧烈的疼痛让他在病床上无法入睡。
这个时候,在邓大姐的劝说下,周总理终于放下了手头工作,进入医院接受手术。
手术平均每40天就要进行一次,癌症的折磨和手术带来的伤痛,给这个老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做手术的间隙,周总理仍然没有忘记工作,他不辞辛苦地查阅各种资料,与党的领导人展开会面。
即便这样会加剧他的病情,他也毫不在乎。
到了6月,周总理必须去医院接受长期治疗,因为他的病情也终于瞒不住了,开始被一些工作人员和民间知晓。
人民群众得知后揪心无比,想办法探寻总理的病情。
1976年1月5日,周总理做了最后一次手术,医生在他的腹部开了一个口子,将积存的毒素排解出来,尽可能减轻一些总理的痛苦。
1月6日,周总理的病情恶化,已经陷入昏迷,医生们提高警惕,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一整个白天的时间,总理都没有醒来,所有人的心都被提起来了。
到了晚上11点左右,周总理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他也许知道自己的情况,开口让主治医生去救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病人,不要在他的身上浪费时间。
说完这句话之后,周总理已经很累了,他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然后就突然睁开眼。
他的目光一直盯着病房门口的位置,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最想见的人
工作人员以为总理想见某个人,于是在他耳边说了几位领导人的名字,可是总理都轻轻的摇头。
直到一位年轻护士说到:“总理是不是想见邓大姐啊?”
总理的眼神发亮,像是在确定,但他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
于是,工作人员说到:“大姐白天守在您窗前一天了,刚刚下去休息,要我帮您叫她过来吗?”
没想到周总理又摇了摇头,示意不必这样。
可是他的眼睛却一直看着门口,没有丝毫要闭眼休息的样子,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却不敢开口打扰总理的思绪。
根据警卫员的回忆,当时周总理像是在回忆什么,很有可能是和邓大姐相知相识的场景。
那种淡淡的喜悦即便外人也能看得清楚,很明显那是非常美好的记忆。
可是医生们对此忧心忡忡,因为周总理的年纪很大,又卧床这么长时间,本没有精力去做这么耗费心神的事情,这次总理的意外举动让他们心中猛地一沉。
因为从医学角度出发,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有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
这是消耗自己的全部,在死亡到来之前做最后一次努力,他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到了1月8日,工作人员给周总理掩上被角,发现总理的手心还是热乎乎的,他们顿时送了一口气。只要能够保持这样,那么总理的生命就没有危险。
然而,还过去多久,周总理的心跳突然急速下降,医生们马上推着各种设备进入病房,还有人赶快出门去通知邓颖超以及其他领导人。
周总理这次的突发情况来的异常迅速,尽管医生们做了最大的努力,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可是依然无法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跳逐渐停止,手脚开始变凉...
医生随即宣布总理去世,病房中的气氛变得沉重无比,一些女同志还啜泣出了声。
这个时候,邓颖超才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赶到病房,她趴在周总理的床前,轻轻吻了总理的额头,口中遗憾的说:
“我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还是想下辈子和你在一起。”
邓颖超同样很遗憾,她没来得及见周总理最后一面,昨天晚上总理想见她的时候,她也没有及时赶到。
谁能想,到仅仅一天的时间,他们就阴阳相隔了。
老战友们知道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都赶了过来,瞻仰总理遗容的同时,还用言语和行动支持邓大姐。
1976年1月15日,周总理的灵车从长安街经过。沿路站着无数百姓,哭声震天,大家都在怀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
革命爱情
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晚,最想见的人就是邓颖超,可惜谁也无法料到,总理的最后心愿竟然没有达成,邓颖超没能见到周总理的最后一面。
在我党的高级领导人夫妇中,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感情是最好的。
他们从五四运动时期就认识了,后来在相同革命理想的影响下,两颗心逐渐走到了一起。
周总理是知识分子出身,邓颖超的才华和能力也十分出众,两人的交往就显得非常浪漫。
还记得周总理写给邓颖超的第一封情书是这样的:希望我们两个可以像德国革命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夫妇一样上断头台。
这样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气息的话语,听起来格外扣人心弦,两人的爱情故事也就从此开始。
他们的余生互相依靠,既是最亲密的恋人,也是最坚定的同志。
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后,周总理一下子忙了起来。
两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分隔两地,最长的一次是5年没有见过面,因此经常通过书信联系。
多年革命生涯中,周总理给邓颖超写过许多信件,信中传达了感情。
邓颖超的回信也十分浪漫,这种独特的甜蜜根本藏不住,就连毛主席都羡慕无比。
两人的感情并不是单调的儿女情长,而是坚贞的革命爱情,他们有着共同理想和追求,并且愿意为了革命事业奉献自身。这才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在工作上对邓颖超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许多时候明明应该邓颖超在场或者参与的活动与会议,周总理都强压下去。
邓颖超理解丈夫的难处,因此从来没有生过气,一直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这些安排。
可以说她非常顾全大局,非常支持周总理的工作,从各个方面帮助丈夫。
周总理和邓颖超是两位一体的,周总理在前面参与国事,和政商界人士会谈;
邓颖超就在后面做好保障工作,同时查缺补漏,从妇女工作入手,共同为新中国的发展做贡献。
1967年,周总理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邓颖超就劝他暂时放下工作,好好去医院检查治疗。
可是总理手中有忙不完的事情,因此一次次找理由推脱。
邓颖超很无奈,只能不断提醒总理注意饮食,注意吃药,时刻关注总理的身体。
到了后来,周恩来必须卧床养病的时候,也是邓颖超一直在窗前守候。
因此,当周总理去世前一晚睁眼看着门口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在想邓颖超,回忆两人过去的甜蜜过往,带着一份美好回忆陷入沉睡中...
后事安排
周总理生前留下了关于后事安排的遗嘱,他的骨灰不要保留,也不要开追悼会。
更不能搞特殊化,不要因为他的死亡耽误国家正常事务的处理。
中央领导在讨论之后同意了周总理的第一个请求,虽然同意不保留骨灰,但是追悼会是要正常进行的。
许多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来最后见一面周总理,为他送行。
1976年1月15日,追悼会的一系列活动结束,总理的骨灰也被安置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再与心中未竟的理想待一会。
到了晚上,周总理的警卫员就带着骨灰登上了一架飞机。
他们先在北京上空飞行,一部分骨灰随风而落,飘在这个他半辈子生活工作的地方。
随后,一行人乘车赶往密云水库,将一部分骨灰洒向水中。
邓颖超希望周总理的骨灰可以在长城内外飘动,守护着这块他爱的深沉的土地。
还有一部分被警卫员撒到天津,因为周总理是从天津开始革命旅程的,同样把这里当作革命结束的地方,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善始善终。
最后一部分撒到黄河入海口,希望周总理的骨灰可以顺着河流进入海洋,奔赴天涯海角,在另外一个世界无拘无束的生活。
周总理的骨灰抛洒地并没有公开,因为一旦说出来,肯定会有群众自发组织悼念活动,这不符合总理遗嘱的意义,也是对他英灵的亵渎。
在总理的遗物保留上,邓颖超同样不愿意留下太多。
除了几件他生前常穿的衣物被交给博物馆之外,其他东西全部封存烧掉,不留下任何痕迹。
但是从精神角度来说,周总理一直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他参与审批的工程,在各地留下的事迹语句,都是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这样深刻的印记不会轻易磨灭。
总理生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看到祖国完全统一,台湾始终是他内心过不去的坎,因此邓颖超就担任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用亲身行动鼓舞大家,去完成周总理没能实现的愿望。
1992年7月,邓颖超去世,她终于可以去见周总理了。
就像她生前所说的那样:“希望可以下辈子继续和恩来做夫妻。”
和周总理的后事安排一样,邓颖超也要求亲人不保留骨灰,和周总理洒在相同的地方,她要与周总理一起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新中国繁荣富强的发展。
周总理和邓颖超一生没有孩子,对权力和金钱更是一无所求。
他们为理想奉献了所有,就算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去世之后也不给世界留下痕迹,悄无声息的离开。
而两人的爱情故事更是楷模,这是真正的革命伴侣。
他们从相识相恋时开始就宠辱不惊,一路风雨走来,感情变得更加凝练,互相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结语
就在周总理去世的前一晚,他最想见的人还是邓颖超,这样的炽热情感,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
周总理生前的愿望就是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现在的中国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也名列前茅,百姓生活更是有了巨大变化...
周总理,您可以放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