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吉鸿昌(吉鸿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03 23:30责任编辑:夏先生关键词:故事,吉鸿昌

吉鸿昌是谁?

吉鸿昌(1895~1934)是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字世五。河南扶沟人。早年入伍,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等职。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31年9月因反对蒋介石反共内战和卖国投降政策,被蒋强令出国。1932年2月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会,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国民饭店被捕。24日在北平(今北京)英勇就义。

吉鸿昌的简介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1913年入冯玉祥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

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扩展资料

诗词著作:《报国杀贼》

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

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

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于6月20日开赴张北抗日前线。出征之前,吉鸿昌做战前动员讲话。并铿锵有力地赋此诗。

之后,抗日同盟军半月之内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并与日伪军激战七天七夜,一举收复塞北重镇多伦。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军手中收复的第一片国土,举国为之振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鸿昌

吉鸿昌是怎么死的?

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吉鸿昌,原名吉恒立,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吉茂松在镇上以开小茶馆为业。由于家道贫寒,吉鸿昌从小就在茶馆帮父亲打下手。

吉鸿昌打小就是一个硬骨头,不肯被人欺负,时常与别人打架。每回在外面打架闯祸,吉父知道后往往抡着扁担追着揍他,所以少年时代的吉鸿昌有个外号叫“扁担楞”。

他是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于6月20日开赴张北抗日前线。

扩展资料:

1971年周恩来总理评价吉鸿昌时说:“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吉鸿昌墓位于郑州市西郊烈士陵园内。他的墓用水泥砌成长方形,墓前立了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鸿昌烈士瓷像。距墓冢90米处建有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上镌刻胡耀邦题写的“吉鸿昌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墓冢四周松柏翠绿,庄严肃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吉鸿昌

吉鸿昌的故事

吉鸿昌的英雄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民声鼎沸,抗日呼声日益高涨。以吉鸿昌为首的西北军将领,和中共华北政保局吴成方多次磋商,酝酿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在此过程中,吉鸿昌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加入了共产党,并且成为同盟军的领袖人物之一。

华北抗日几成燎原之势,得到全国军民的拥护和支持,军队扩大到十几万人。面对这样的势态,蒋介石和日本人勾结,对同盟军进行围剿。

致使抗日同盟军限于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局面之中,最终失败。吉鸿昌没有放弃抗日救国的努力,遁入天津租界,积极筹划成立反法西斯联盟。不幸于1934年被军统特务击伤抓捕,多方营救无果,壮烈就义于11月24日 ?。

扩展资料

1913年秋天,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不满18岁的吉鸿昌瞒着家里到堰城投军。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玉祥赏识,被送入模范连当学兵,不久提升为手枪连连长,尔后又提升为营长。

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

1927年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19师,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奉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吉鸿昌所部被誉为“铁军”。

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饬了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吉鸿昌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鸿昌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

1、吉鸿昌是河南省扶沟县人。1913年吉鸿昌入冯玉祥部队,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2年秋在北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吉鸿昌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秘密开会时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

吉鸿昌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来,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正是我的光荣"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面对蒋介石"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

然后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特务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

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在这震山撼岳的呼喊声中,英勇的共产党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吉鸿昌壮烈地牺牲了,年仅39岁。

2、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

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当外国人都在歧视中国人的时候,吉鸿昌在自己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真可谓是爱国名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通过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

在德国时,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进行访问,遭到蒋介石反动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3、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有一天,吉鸿昌身穿整齐的军装,走在纽约的街道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你是日本人吗"吉鸿昌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挑衅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高大魁梧的军人"吉鸿昌异常气愤。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回去后,立即做了一个约半尺长的牌子,用毛笔写上"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还在下边注上英文。从此,每逢上街,他都挂着牌子,昂首阔步地穿过人群,显示出一个中国人不容蔑视、维护国格的昂然气概。

4、吉鸿昌35岁那年,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

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却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但蒋介石仍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愿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死一战。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组织起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收复了大片土地。

5、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昌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办。”

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吉鸿昌强忍悲痛,含着热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即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

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

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