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05 02:12责任编辑:秦小花关键词: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反义词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可以作为谓语、状语,例如: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类若能改正贪得无厌的错误,就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论语·卫灵公》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

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关键不在于犯错,而是在于能否改正,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并不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什么意思?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一、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如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二、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为: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第一个过字:有过错(动宾短语);第二个过字:过错(名词);是:这;谓:才是。

近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意思: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读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例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偏偏就有人愿意用苛刻的眼光去看那个失误。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你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哦。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