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时和张路一起解说意甲的那个人叫什么来着?
张慧德,北京市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翻译和记者,中国对外宣传的第一名意大利语记者,著名足球评论员。擅长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解说。
1982年,张慧德前往意大利进修。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意甲,张慧德担任解说顾问,被称为“中国的马可波罗”。
张慧德曾与张路、宋世雄组成意甲解说三驾马车,被广大球迷亲切地称作“意甲传教士”。
2015年1月1日晚,张慧德不幸去世,享年77岁。
姓张的名人
张燊悦 张艾嘉 张柏芝
张楚 张德豪 张德兰 张帝 张东健
张凤凤 张镐哲 张国荣 张含韵 张恒
张洪量 张惠春 张惠妹 张家辉 张杰
张敬轩 张俊 张可颐 张可芝 张克帆
张丽瑾 张立基 张迈 张萌萌 张明敏
张蔷 张清芳 张琼瑶 张桑悦 张善为
张韶涵 张腾 张伟文 张卫健 张文森
张信哲 张行 张杏月 张秀卿 张学友
张瑶 张也 张茵 张雨生 张宇
张玉华 张元蒂 张真 张震岳 张振富
张振宇 张志家 张智成 张智霖
张曼玉 张赫 张靓颖
张大千
中国两代解说员声音传播的特点及原因
就像中国球迷一样,中国足球解说员也是中国足球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十年来,一茬茬的足球解说员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夜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他们中有的还在坚守岗位,有的因年龄关系离开了,还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跟着笔者的笔触,重温一下这些足球解说员的风采。
Top10:韩乔生(解说指数:6)
一听这名字偶就来气。韩乔生不就是“韩巧胜”嘛,怪不得国脚老是“逢韩必败”。韩老师解说足球的一大特点是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极具搞笑,有“韩大嘴”之美誉。经典解说段子想来网友早已经耳熟能详,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好端端一场比赛,经过他一解说惨不忍睹。“韩大嘴”不光在足球解说上大名鼎鼎,就是解说其他比赛时也是威名远播。
北京奥运,又可以听到了韩老师久违了的声音,又可以听韩老师那“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解说,这么一块说足球的好料,央视居然派韩老师去说没几个人看的拳王争霸赛,浪费啊。期待韩乔生再放异彩,为广大体育迷奉献更多老少皆宜、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
Top9:宋世雄(解说指数:6.5)
解说排球一向是宋老师的专利。解说抑扬顿挫,富有磁性,速度之快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尤其是那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观众,各位听众,港澳同胞们,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通过太平洋上空的卫星向大家转播”最有名气,仿佛成了老宋的注册商标。但解说足球宋老师却是外行了,除了不厌其烦反复介绍双方球员的名字和背景外,更多的时间是冷场。有时冷不丁突然冒出句“球进了,噢,没进,但从我们这个角度看球好像进了”这样的无俚头话来,让我们大跌眼镜。
今夏的北京,已退休多年的宋老师将重新出山,不知道能否再现当年的风采?我们拭目以待。
Top8:孙正平(解说指数:7)
孙老师眼镜一副,文质彬彬,在我的印象中还不错。孙老师解说足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解说时,嘴巴几乎不动,声音仿佛是从鼻孔中出来,绝了。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他的解说风格简直就是宋老师的翻版。印象中,孙老师足球说的并不多,他的拿手解说是篮球。有段时间他还解说过跳水,印象最深的要数亚特兰大奥运会,孙老师翻来覆去地向全国观众解释,哪个动作是面向池水往后跳,哪个动作是背朝池水向里翻,搞得观众无所适从,一旁的解说嘉宾好不尴尬。
以孙老师领衔的奥运报道组最近天天在央视奥运频道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要问一句: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Top7:李惟淼 于大川(解说指数:7.5)
德甲直播的问世要晚于意甲直播,所以德甲直播组合就是意甲的翻版。与意甲直播的“两张”相比,“李于”组合明显要逊色得多了。就拿惟淼老师来说吧,虽说是前国脚,但解说比赛像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没有说到点子上,水平与北京队守门员出身的张路老师相比,简直不在同一级别。再说大川老师吧,虽说是个“德国通”,对德甲的情况相当了解,但你不要介绍起来没个完啊,比赛已经开始了,你还在那里“没完没了”,喋喋不休,看看老张老师,同样的年纪,人家可镇定多喽。
如今,已很多年没有“李于”组合的消息了。
Top6:张 路 张慧德(解说指数:8 )
一开始,两张作为意甲比赛解说顾问出现的,他们只是“混个脸熟”,不料一“混”,张路居然“混”了10多年,照韩乔生的说法,就是“像不倒翁一样不倒”。在意甲直播室,小张老师负责解说比赛,老张老师介绍意甲内幕,两人一搭一档,相得益彰。小张老师眼睛一眨一眨,把对阵双方的技战术、攻防特点说得头头是道;老张老师气闲神定,说起意甲内幕来如数家珍,仿佛意大利是他丈母娘家,巴乔是他的小舅子。笔者愚见,两张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足球解说组合。
如今,张慧德估计在颐养天年,而喜欢眨眼睛的张路依然活跃在央视转播室。
Top5:唐 蒙(解说指数:8.5 )
假若投票评选全国十大体育“名嘴”,我绝对投唐蒙一票。作家分京派和海派,主持人若这样划分,唐老师无疑是海派的“领头羊”。如今任何事都讲和国际接轨,如果说主持人中最早和国际接轨的非唐蒙莫属。听过唐老师解说足球的人都清楚,他的说话频率相当快,几乎喋喋不休,且善用排比、夸张、假设、比喻等修辞手法。譬如,唐老师惯用“如果说……那么……”、“要是……或许……”等句式,尤其是那句“当夜幕来临的时候,幸运女神又一次降临虹口体育场上空”最为传神。
Top4:张 斌(解说指数:9)
说到体育节目主持人,不能不说说张斌。魁梧的身材,胖胖的脸蛋,睿智的目光,俏皮的访谈,逼人的提问,张老师在《足球之夜》一出场,就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称职的制片人,而且是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张斌和建宏联袂主持的那段日子,是《足球之夜》最成功、最辉煌、最精彩的时候,至今叫球迷津津乐道。十强赛、二流论、隋波事件,尤其他与“语言大师”陈亦明那场针尖对麦芒的舌战惊心动魄,令人难忘。后来随着张斌的淡出,《足球之夜》逐渐沦为“鸡肋”。
前段时间因个人生活出现波折,张斌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央视。确实,奥运大赛在即,在走了黄健翔后,如果张斌再离开央视,后果难于想象。
Top3:刘建宏(解说指数:9)
《足球之夜》的当家小生,每周和球迷见面,出镜率之高,在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中首屈一指。每次亮相,建宏总是眉头紧锁,声音低沉,一副“足球救世主”的模样。其实,足球是踢着玩的,建宏如此忧国忧民累不累值不值?建宏也有他的拿手好戏,比如提问题的精确度就好像贝帅哥的任意球,既刁又准,令对手猝不及防,曾经把足协领导问得结结巴巴就是他最成功的战例,但他一说足球就一脸“阶级斗争”,球迷怎么也乐不起来。不知道《足球之夜》的收视率下降,是不是跟这个有关?
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解说少不了建宏,如果建宏在解说中依然“假如”、“如果”下去,球迷绝对不会买你的帐:宁可关了声音看画面。
Top2:段 暄(解说指数:9.5)
说起段暄,这个足球记者出身的主持人绝对是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中的另类,凌乱的头发、不得体的服装以及主持节目时的憨憨的神态,整个一个时尚的青年的形象,给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下足球》推出后,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纯真直率的笑脸给足球主持带来一股新风。有人评介他“有张斌三分之二的智慧,黄健翔四分之三的专业素养,刘建宏五分之四的‘诗情’”,一点也不为过。
但经历了“露腿门”事件的段暄,要达到黄健翔的高度,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op1:黄健翔(解说指数:10)
尽管他不做央视足球解说大哥二三年,但我依然要把黄健翔列为Top1。我不敢说黄健翔的足球解说最完美,最经典,最传神,但要从国内现有的足球解说员中找出一位超过健翔的人来,确实有点困难。当我们听惯了宋世雄、韩乔生们乏味的解说后,当我们对传统的足球解说产生习惯性审美疲劳的时候,黄健翔的出现,就犹如一道清风吹来,带给球迷一个无比的惊喜:原来足球是可以这样解说的。
其实,体育比赛许多项目是相通的,黄健翔不光解说足球成了这个“行业的标准”,其他项目的比赛他也有拿手绝活。少了黄健翔,今年这个夏天不完美;没有黄健翔,奥运解说怎么看都是一大遗憾。
以前在央视和张路一起解说意甲的那个精通意大利语的老头是谁?
张慧德先生生于1938年,北京市人,是我国对外宣传战线第一名懂意大利语的记者。改革开放后,张慧德先生把全部业余时间转向对意大利足球的研究并利用外语的优势,翻译、编译和撰写了大量旨在全面介绍意大利足球的文章和作品。1991年起被中央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聘为意大利甲级足球联赛现场直播顾问。曾多次在北京和其它地区的20几所大学讲授意大利足球,并被一些报刊、杂志、网站聘为特约撰稿人、栏目主持人、顾问和总监。
2005年已经到意大利定居了
九十年代央视五套德甲转播嘉宾老头是谁
叫张慧德 意甲解说嘉宾 现已去世 一下是百科找到的 望采纳
张慧德,北京市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翻译和记者,中国对外宣传的第一名意大利语记者,著名。擅长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解说。
1982年,张慧德前往意大利进修。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意甲,张慧德担任解说顾问,被称为“中国的马可波罗”
人物经历
张慧德先生大学时代所学的专业是对外经贸。大学毕业之后,按照当时“服从国家需要”的政策,张慧德被分配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意大利语翻译和记者,成为了我国对外宣传战线第一名意大利语记者。
改革开放后,张慧德把全部业余时间转向对意大利足球的研究并利用外语的优势,翻译、编译和撰写了大量旨在全面介绍意大利足球的文章和作品。1982年到意大利进修。
1991年起被中央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聘为意大利甲级足球联赛现场直播顾问。曾多次在北京和其它地区的20几所大学讲授意大利足球,并被一些报刊、杂志、网站聘为特约撰稿人、栏目主持人、顾问和总监。
职业特点
1982年到意大利进修的张慧德第一次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因为正是那一次,张慧德在电视中看到了世界杯的转播,从未踢过足球的张慧德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敏感的直觉告诉他:足球运动在中国将有长远的发展,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张慧德开始潜心研究意大利足球,希望从国外的先进经验当中能够洋为中用。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张慧德发现,足球的根本不在于具体的技战术的运用,其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对此他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意大利足球为什么是链式防守加快速反击?从历史成因上分析,意大利是一个小国,不停地在抵御外侵。在军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防守反击是最实用和最有效的策略。所以,意大利足球的内涵也符合她的历史,并且为弱小国家的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另外,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足球赋予了文化意义,从最初的大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到现在的大歌唱家帕瓦罗蒂,意大利人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因此意大利足球是一种文化足球。”细心的观众也许可以发现,张慧德在中央台解说意甲的时候,主要是从历史背景、风俗文化、城市特色、人文理念、经营管理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向观众展示意大利足球的底蕴成因。“不拘泥于足球,跳出足球看足球”是张慧德一直奉守的原则。[2]
影响评论
2015年1月1日晚,张慧德不幸去世,享年77岁。[3]
张慧德曾与张路、宋世雄组成意甲解说三驾马车,被广大球迷亲切地称作“意甲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