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钟有几个?
一个。
永乐大钟,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
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铜钟通高6.75米,钟壁厚度不等,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为泥范铸造。
延伸阅读
北京故宫里的大钟叫什么?
永乐大钟,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铜钟通高6.75米,钟壁厚度不等,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为泥范铸造。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优雅。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令人称奇叫绝。每年新年来临之际,永乐大钟就会敲响。这口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是世界铸造史上的奇迹,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难以实现。
九坛八庙一口钟介绍?
“九坛八庙一口钟”就是古中国祭祀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充分表现出当年古城的宗教氛围、状态和文化。
九坛,即天坛、祈谷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
八庙,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一口钟,即为大钟寺的永乐大钟。
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高6.75米,重约46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于明永乐年间,所以叫“永乐大钟”。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每逢干旱的时候,皇帝就要到大钟寺进行祈雨,因此,这口钟与“九坛八庙”在功能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明、清两朝,每逢辞旧迎新之际,大钟寺的和尚都要敲钟108下。永乐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其存世历史之悠久、钟体之博大美观、钟声之悦耳远播和钟体内外所铸佛经铭文之多以及悬挂结构之巧妙、铸造工艺之高超,堪称“世界之最”。
永乐大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钟么?
永乐大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钟,铸于1403-1424年。
永乐大钟合金成分为:铜百分之八十点五四,锡百分之十六点四,铝百分之一点一二。铜钟是用泥范铸造的。钟身用圈形,外范分7层,逐层与范芯套合,至钟顶部,将先铸成的钟纽嵌入,浇铸后成为一体。永乐大钟钟壁厚度不等:最薄处在钟腰部,厚49毫米;最厚处在钟唇部,厚185毫米。永乐大钟重约46吨,在北京德胜门铸造厂铸成,后移入城内汗经厂,明万历年间移置西郊万寿寺,1733年移置觉生寺(俗称大钟寺)。
永乐钟是怎样铸造成的?
明永乐大钟是采用泥范法(中国的三大传统铸造工艺-泥范法、铁范法和失蜡法之一)铸造。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用草木和三合土做好内壁,上面涂上细泥,把写好经的宣纸反贴在细泥上,刻好阴字,加热烧成陶范,然后再一圈圈做好外范。
铸时,几十座熔炉同时开炉,炉火纯青,火焰冲天,金花飞溅,铜汁涌流,金属液沿泥作的槽注入陶范,一次铸成。
中国第一大钟?
永乐大钟系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现悬在北京西效大钟寺内,享有“古代钟王”之誉。
永乐大钟现在悬挂在北京西郊大钟寺(原觉生寺)的钟楼里,据说是明朝燕王朱棣(明成祖)攻下南京后,改号“永乐”,迁都北京,按照《太祖实录》里“唯功大者钟大”的规矩来铸造这举世无双的大钟。大钟铸于明京师铸钟厂,钟铸成后存放在内府职掌机构汉经厂。永乐年间,遇到万寿圣节等节日,都有汉经厂主持敲钟作佛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每天由六个和尚敲钟。天启年间,时局动荡,大钟被弃于地上。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钟被移至觉生寺,并专门修建一座上圆下方的两层钟楼,用以悬挂大钟。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移钟工程才最后完成。
永乐大钟用铜、锡、铅合金铸成,构造合理,工艺精湛,高达6.94米,钟口直径3.3米,造型精美,形体宏伟,历时50O多年,至今仍音响圆润宏亮,穿透性强,具有明显的音乐效果,钟声可传四五十公里,余音达2分钟之久。经测量,钟腰最薄处为94毫米,钟唇最厚处为185毫米,重量为46.5吨。
钟身铸满了阳文楷书、佛教经咒22万7千多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每当重大法事必击钟10余下。
永乐大钟是谁的珍宝?
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并以自己的年号命名,距今已经有580多年历史了。永乐大钟高6.75米,重约46吨,也就是92000斤,最大直径3.7米,钟体内外刻有22.7万字的经文,这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一口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