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同志简历
项英(1898.5—1941.3.1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1后移葬雨花台烈士陵园。
新四军中项英是怎么死的?
1、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
2、人物简介
项英(1898—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
3、人物评价
项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副军长(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
叶挺项英简介
叶 挺,字希夷,出生于广东惠阳县周田村一农民家庭,15岁考入中等蚕校,后考入陆军小学、升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国民党,到粤军一支队任副官、少校参谋,后到孙中山警卫团任营长,1922年6月15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包围了总统府要杀孙中山,他率部接连击溃敌人五次大规模进攻,使孙中山安全转移。
1924年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到苏联留学并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后任中共组织的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他率独立团打先锋,在汀四桥、贺胜桥战役中,足智多谋、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接连升为副师长、师长。北伐军在武汉庆功会上,蒋介石亲自给他授勋,并继续提升为第11军副军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指使夏斗寅、杨森部袭击武汉,他临危受命,率部将叛军击溃。8月1日,他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12月11日以起义军总指挥的身份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占领广州城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被中共广东省委作出“留党察看[]”不恰当处分。
1928年周恩来、项英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他闻讯赶去,准备在总结南昌、广州起义的经验、教训时诉说自己的意见,共产国际代表说他政治动摇,遭到冷漠,他一气之下不告离去,被共产国际开除了党籍,从此脱党,在德国柏林、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巴黎流浪生活。
日本侵略东北“九一八”后的第二年,他怀着报国之心回到澳门,开始与有关方面接触,曾以客座参谋身份参加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与李济深等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6年5月在香港见到从莫斯科回国的中共潘汉年,得知王明[]的《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潘希望他利用自己影响对两广及其他反蒋实力派做疏通工作,他即偕同中共华南工委书记宣侠父等到李济深家转达中共这一策略,随即举家迁居上海。1937年9月28日被蒋介石任命为新四军军长。
项 英,原名项德龙,出生于湖北武昌一职员家庭,15岁考入武昌纺织厂,成功地领导了一次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而成立工会,1921年底筹备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从此开始了职业工人运动,1922年4月加入共产党,同年7月到上海参加中共“二大”,8月在郑州被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在三大中心站组建立16个工会,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举行京汉铁路全线大罢工,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发展。
1923年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使上海的罢工斗争迅速扩大到22个工厂3.5万工人,并乘胜成立了上海纱厂工人总工会,使共产党在上海工人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为五卅运动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26年秋,回武汉成立总工会和工人纠察总队,任总队长,率部配合北伐军作战。
中共“四大”、“五大”连续当选中央委员,1928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当选国际监察委员,斯大林单独接见了他,并赠送他一支刻有斯大林姓名及日期的甘纳式手枪和钢笔,对他寄于很大希望。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酿成皖南事变的悲剧。
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
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
项英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有不满。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
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项英的介绍
1、项英(1898—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
2、项英,河南曲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桂枝亲传弟子。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项英(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四军创建人、抗日名将)
项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同志诞辰116周年。
2014年5月14日,武汉资深藏家姜小平向记者展示了一份82年前的《文化日报》,上面刊载的文章《项英记》记录了项英的出生、相貌、经历等内容。著名军史专家、《项英传》作者、原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王辅一少将表示,这篇《项英记》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关于项英的传记。
2、项英(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曲剧名家)
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全国“红梅杯”河南赛区金奖,首届河南省青年演员大赛表演二等奖,第二届曲剧大赛金奖,第十一届“香玉杯”艺术奖,第十一届戏剧大赛一等奖。主演剧目《吕不韦》《庞酒壶坐轿》《秦香莲后传》《酷情》《五福临门》《包公告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英(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四军创建人、抗日名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英(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曲剧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