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鲈鱼的资料(鲈鱼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28 06:08责任编辑:夏先生关键词:鲈鱼

鲈鱼的资料和简介

简介:鲈鱼又名为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黄海、渤海较多,是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

资料: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2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鲈鱼肉质坚实洁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味鲜美。鲈鱼因其体表肤色有差异而分白鲈和黑鲈。黑鲈的黑色斑点不明显,除腹部灰白色外,背侧为古铜色或暗棕色;白鲈鱼体色较白,两侧有不规则的黑点。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个体大,最大可长至30~50斤,一般为3~5斤。

营养分析:

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

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2. 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

食物相克

鲈鱼忌与牛羊油、奶酷和中药荆芥同食。

烹饪指导

1. 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

2. 为了保证鲈鱼的肉质洁白,宰杀时应把鲈鱼的鳃夹骨斩断,倒吊放血,待血污流尽后,放在砧板上,从鱼尾部跟着脊骨逆刀上,剖断胸骨,将鲈鱼分成软、硬两边,取出内脏,洗净血污即可(起鲈鱼球用);

3. 巧去鱼腥味: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 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

食疗作用

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

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关于鲈鱼的资料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硬骨鱼纲鮨科鱼分为三科:温带鲈鱼科,其中加拿大产4种,即美洲石鲈、金眼鲈、条纹石鲈和多锯鲈;太阳鱼科,其中加拿大产12种,包括黑鲈、岩鲈和小口黑鲈等;海鲈科,其中加拿大产3种,即黄鳍鲈、海鲈和雪鲈。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某些品种并不叫鲈鱼,钓鱼者还常用此名来称其他类鱼。

鲈鱼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

扩展资料:

鲈鱼的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

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

2、食用价值

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 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3、观赏价值

鲈鱼虽小,名气颇大。南宋诗人范成大诗曰:“细捣橙荠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当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对松江鲈鱼作了尽情的赞美。

4、学术价值

鱼的生化标志物系统的不同组分对不同种类的污染胁迫响应有明显差异,基于PCA和生化标志物系统的研究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污染因子的作用,在海洋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性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鲈鱼

鲈鱼的资料有哪些?

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硬骨鱼纲鮨科鱼分为三科:温带鲈鱼科,其中加拿大产4种,即美洲石鲈、金眼鲈、条纹石鲈和多锯鲈;太阳鱼科,其中加拿大产12种,包括黑鲈、岩鲈和小口黑鲈等;海鲈科,其中加拿大产3种,即黄鳍鲈、海鲈和雪鲈。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某些品种并不叫鲈鱼,钓鱼者还常用此名来称其他类鱼。温带鲈鱼科鲈鱼生活于加拿大东部海水、微咸水和淡水中,其中条纹石鲈经引种已开始在不列颠哥伦比亚沿岸生活。

与太阳鱼科鲈鱼类似,口中有齿,鳍呈刺状,一般有1条鳃盖鳍,2条背鳍,其中软鳍条背鳍与刺状背鳍分离。该科鱼种一般用于垂钓,较少进行商业性捕捞。太阳鱼科鲈鱼多见于南部淡水湖泊和温暖且流速缓慢的溪流中,其原产地为东部水域,后引种于太平洋水域。

口中有排齿,生连续背鳍,鳞片有栉齿边,以昆虫、淡水螯虾和其他鱼种为食。其中黑鲈和小口黑鲈为加拿大重要的水产鱼种。海鲈科鱼种多见于大西洋沿岸,目前,人们对其所知甚少,其中黄鳍鲈鱼最近才在加拿大水域被发现。

鲈鱼详细介绍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是西江水域的四大名鱼鲈、嘉、鳜、魽鱼之一,肉质坚实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7.5克、脂肪3.1克和多种维生素。

鲈鱼生活习性

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但成鱼多数在咸淡水中栖息。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量大,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裂,鱼苗以挠足类和糠虾为饵,长至10厘米体长后则捕食小鱼虾。

鲈鱼资料

鲈鱼

鮨科Serranidae,学名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俗称鲈板、鲈子、板鲈、四鳃鱼、七星鲈、花鲈、鲁鱼、花寨、大板、中板。英文名Japanese seabass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2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产地、产季】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个体大,最大可长至30~50市斤,一般为3~5市斤。

【经济价值】鲈鱼肉质坚实洁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味鲜美。鲈鱼因其体表肤色有差异而分白鲈和黑鲈。黑鲈的黑色斑点不明显,除腹部灰白色外,背侧为古铜色或暗棕色;白鲈鱼体色较自,两侧有不规则的黑点。

鲈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 Japanesw sea bass,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

【淡水养殖】

一、地塘建造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他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 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二、苗种培育

从海区捕捞的鲈苗 (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三、饲养管理

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药物防治要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等药物。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海水养殖】

(1)池塘条件与准备工作

池塘面积以3300m2-6600m2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 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kg-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m2,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2)鱼种暂养与放养

鲈鱼苗种目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2.5cm-4cm,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暂养方式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霉素拨洒消毒,待摄食鱼糜后呋喃唑酮。前10天投喂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桡足类,而后投喂新鲜鱼糜。鱼种培养至10cm左右,按1.5尾/m2投入养成池中。

(3)养成管理

A、投喂

饵料以低殖杂鱼为主,辅以人工配料。鲈鱼抢食快,含量大,定时定量投喂很重要。投喂时要掌握鱼吃饱,又不浪费饵料。每次投喂先少投引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待鱼下沉不抢食时中止投喂,日投饵次数和投饵量视季节而异。鲈鱼快速生长的适温季节、日投饵4-5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30%,低温的早春、晚秋,日投饵2-3次,占鱼体重的1-10%。

B、巡塘检查

早晚巡塘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巡塘观察内容包括鱼体活动情况,池塘水色、气味、透明度变化及池塘防逃设施和敌害等。

【海水网箱养殖】

(1)养殖海区条件

要求透风,低潮时保持水深5m以上,水流畅通,每秒0.3m为宜,底质无障碍物,水质清新无污染,盐度变幅小。

(2)网箱结构形式

养鲈网箱管架固定式和网体四角沉砂袋式。固定式是以金属管材做成略大于网箱的框架,把网箱扎其内定型;沉砂袋式是在网箱本体四角各吊一个4kg的砂袋,以固定网型。南方多以木板连制成合格的鱼排,用浮球浮于水面,以锚索定位,网箱挂在鱼排格中。北方以单网单浮体框架为多,各浮体网箱连接在海区定位浮绳上。

网口大小通常采用3×3m和4×4m,网深随时海区的水深而定,一般4-6m,网目随鱼体大小而定,选用网目原则以破一目而不逃鱼为准,网目应小于鱼体高的1/2。

(3)鱼种放养

鲈鱼当年养成商品鱼,其苗种应先暂养至10cm以上再计数放入网箱。每立方米网箱水体数20-30尾为宜,具体放养密度,还要根据鱼种规格,季节早晚海区条件、饵料贮备及养殖技术因素确定。

(4)投饵

饵料以低值杂鱼为主,也可投喂颗料饵料.每次投喂应先少后多,待引鱼上浮抢食后再加大投饵量,日投饵量以吃饱不浪费为准,当鱼不抢食时应停止投喂.日投饵次数4-5次,早春晚秋水温低时日投2-3次。

(5)日常管理

经常洗刷网元,清除附着物,一般10-15天一次,必要时更换新网箱,勤查网箱、严防逃走漏。注意鱼情、水情及病害发生。

【病害防治】

(1)眼球白烛症

[症状]多见于春夏鱼种阶段。眼球出现白点,逐渐扩大遮盖整个眼球,严重者眼球突出脱落。此病可由饵料不新鲜、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防治]更新养殖水体,投喂新鲜饵料、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尤其添加VB)。

(2)水霉病

[症状]鱼体出现絮状细菌,病鱼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消瘦死亡,多数为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防治]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以6×10-6的孔雀石绿药溶5-10min。

(3)皮肤溃烂病

[症状]以高温季节多见.鱼体局部脱鳞,充血溃烂。多因鱼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病鱼食欲不振,上浮慢游,消瘦死亡。

[防治]以20×10-6加氯霉素(或呋喃西林)药浴4h-5h。

(4)肠炎病

[症状]病鱼腹胀肛门红肿、有黄色粘液流出,鱼消瘦、食欲不振、重症者死亡。由饵料变质和饵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药饵,连续投喂5-7天。

(5)鱼虱病

[症状]鱼体寄生鱼虱,病鱼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防治]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25×10-6-0.3×10-6,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也可用纯淡水浸浴2-3分钟,鱼虱也可自行脱落。

【药用价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补气,益肾,安胎。

[宜食]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食疗本草》:“安胎、补中,作鲑尤佳。”《嘉枯本草》:“鲈鱼,多食宜人,作蛙尤良。暴干甚香美,虽有小毒,不至发病。”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鲈鱼忌与奶酪同食。

崔禹锡:“鲈鱼肉多食发痃痔疮肿,不可同乳酪食。”《随息居饮食谱》:“鲈鱼,多食发疮患癖,其肝尤毒。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

[按语]鲈鱼分布在中国沿海一带及河口和江河中,江南水乡各地均产。在每100克鲈鱼肉中,含蛋白质17.5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0.4克,灰分1克,钙56毫克,磷131毫克,铁1.2毫克,核黄素0.23毫克,尼克酸1.7毫克。台湾产者含粗蛋白19.39克,粗脂肪1.16克,灰分1.16克。

【清蒸鲈鱼】

原料:鲈鱼1条(500~600克〕,熟火腿30克,笋片30克,香菇4朵,香菜少许。

辅料:姜片、葱丝各5克,盐5克,料酒15克,酱油少许,鸡汤50克。

准备:将鲈鱼去除内脏,收拾干净,擦净身上多余水分放入蒸盘中;将火腿切成与笋片大小相近的片,码在鱼身上;香菇用温水泡发,去蒂,切片,也码在鱼身及周围处,再将姜片、葱丝放入鱼盘中,再倒入盐、酱油、料酒;香菜择洗干净,切段备用。

做法:1.大火烧开蒸锅中的水,放入鱼盘,大火蒸8~10分钟,鱼熟后立即取出,拣出姜片、葱丝。

2.将鸡汤烧滚后,浇倒鱼身上,饰以香菜段即可。

Tips:1.如果没有鸡汤,可以用鸡精调入清水中来代替,加入鸡汤主要是增加清蒸鱼的鲜味,不加也可以。

2.用清蒸这种烹饪方法制作的鱼要尽量新鲜,除鲈鱼外,草鱼、武昌鱼、鳜鱼等也都可以。

特色:鲈鱼性温,有补中气、滋阴、开胃、催乳等功效。鲈鱼秋后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风斜日鲈鱼香”之说。

【锅贴鲈鱼】

用料:肥猪肉225克,净鲈鱼肉300克,鸡蛋3个。

调料:精盐3茶匙,味精1.5茶匙,香油、胡椒粉各1茶匙,湿淀粉、干淀粉各0.5汤匙,花生油750克,ji汁、椒精盐各1碟。

制作:肥肉改成长5cm、宽3cm的长方形24片腌过。鲈鱼肉改成长约5cm、宽约3cm的长方片放精盐、味精、麻油、胡椒粉拌匀。

将鸡蛋、湿淀粉调成浓糊,用70%涂匀鱼肉,用30%将腌好的肥肉拌匀。用一大盘撒上干淀粉,把肥肉排在盘上,再将鱼肉贴在肥肉上。锅放底油烧热,端离火位,将鱼肉排在锅中,放回炉上半煎半炸至两面呈金黄,倒入漏勺控油。用剪刀剪齐摆放在盘中。另跟ji汁、椒盐同时上桌。

此菜甘香可口。

参考资料: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