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氏三姐妹分别嫁给了谁?
浦氏三姐妹是浦洁修、浦熙修、浦安修。
其中,浦洁修的丈夫并无记载,但据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浦熙修第一任丈夫是袁子英,浦安修的丈夫是彭德怀,后离婚。
扩展资料:
全国解放后,浦安修服从组织分配,先后担任西北局国营企业党委副书记,纺织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1957年她调至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担任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学校党委副书记。
作为彭德怀同志的夫人,彭德怀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后,她受到株连,被免去党委副书记职务,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浦安修被列为全校批斗的重点对象,遭受迫害。
浦安修小彭德怀元帅多少岁?
浦安修小彭德怀元帅20岁
彭德怀的第二任妻子是浦安修。浦安修出生于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抗战时因向往革命而投奔延安,她的生活经历与彭德怀完全不同,但怀着崇敬英雄的心理,她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彭德怀,在弥漫的战火硝烟中,特立独行的浦安修一直追随着彭德怀,他们相亲相爱地走过枪林弹雨而无怨无悔。
浦安修(1918年7月-1991年5月2日),上海嘉定人,1918年生于北京。青年时代,她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延安参加组织群众,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陕甘宁边区陇东土改工作团和晋西北土改工作团,其后,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任纺织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的夫人。?[1]
1979—1987年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8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1991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男,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2]??。
彭德怀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建设大三线副总指挥。他曾任党的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3]??。
浦安修:主动提出和彭德怀离婚,拒绝见最后一面,晚年后悔不已
文|晨夕
1974年7月,彭德怀元帅已经陷入病危状态,此时只有他的侄女彭梅魁在身边。
有一次,组织上有人问道:“梅魁,你们家还有什么人来看彭德怀吗?”
彭梅魁含泪摇摇头,随后那人追问:“不是有浦安修吗?”
彭梅魁说:“他们离婚了。”
不过既然组织上提到了,那天晚上,彭梅魁还是跑到了北师大,将组织上的谈话转告给了浦安修,让她有个思想准备。
但彭梅魁没想到,直到大伯去世,浦安修也没有露面。
其实,在彭德怀大限将至的时候,组织上曾去问过浦安修:“彭 德怀生病住院,你是否去看他,由你自己决定。”
当时浦安修心神不定,非常害怕,心想: “为什么要让我自己决定?难道这是考验我立场是否坚定。”
她犹豫了一下,随后轻声回了一句: “我还是不去了吧。 ”
就这样,浦安修不顾二十多年夫妻的情面,拒绝见彭德怀最后一面,她那时不会想到,自己会为这个决定遗憾终生。
晚年的浦安修也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后悔,人生最后二十年,她都在忏悔中度过。
她和彭德怀的故事,还要从1938年说起。
1938年,彭德怀已经40岁了,但整天忙着革命的他依然是个单身汉,虽然之前有过婚姻,却没留下一儿半女。
此时,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彭德怀并没有刻意去想成家的事,但缘分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你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如果顺其自然,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那年深秋,彭德怀从太行山回到延安参加会议。
会场设在了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内,气氛异常的活跃,彭德怀也非常兴奋,在大会上侃侃而谈。
会议期间,彭德怀接受了陈赓的邀请观看了一场排球比赛,在赛场了,彭德怀却被一女子深深地吸引了。
此女子二十左右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仪态文静,一看就是知识分子。
这位让彭德怀一见钟情的女子就是浦安修。
浦安修祖籍上海,家境富裕,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还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过多次的磨练后,她毅然放弃了大小姐的生活,来到了延安,参加革命。
她万万没想到,在延安会和彭德怀结为革命伴侣。
彭德怀的眼神没有逃过老友李富春的眼睛,随后他就介绍道:“ 这是小浦,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卢沟桥事变后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是山西党组织派到延安来的,别看年纪小,已经有三年党龄了。”
彭德怀主动开口:“这 么说,你在大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党组织?”
浦安修略有害羞,连忙回道:“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民族先锋队,进到北平女师大就入了党,担任地下交通员,负责文件、情报的传递。”
她的履历让彭德怀刮目相看,原以为她只是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没想到竟有也是一个勇敢的同志,还有勇气参加地下工作,让人佩服。
那次见面后,浦安修就落在了彭德怀心里,他主要一闲下来,浦安修的音容笑貌就会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放映。
性格直爽的彭德怀并没有压抑自己的 情感 ,当他发现自己爱上浦安修后,就决定表白。
在李富春和陈赓的牵线下,彭德怀来到浦安修住的窑洞前,正式地介绍了自己,从出生到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婚恋史,都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
那次之后,没过几天彭德怀又给浦安修写了一封情书,这次他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要和她结婚的愿望,直言:” 我爱你的家乡,愿与你同归。”
面对彭德怀的表白,浦安修也很感动,她也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女子,很快就同意了彭德怀的追求。
他们从相识到恋爱、到结婚,不超过半个月,是名副其实的“闪婚”。
1938年10月10日,彭德怀和浦安修举行了简朴但又热闹的婚礼,几个消息灵通的战友,主动赶来祝贺,大家围坐在一起出了一顿比平时稍微丰盛点饭菜,就算他们的证婚人了。
从此后,战斗队伍中又多了一对革命夫妻,而有了妻子后,彭德怀打仗的劲头更足了。
虽然二人之间有着二十岁的年龄差,但彭德怀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对浦安修疼爱有加。
据彭德怀身边人工作人员回忆:
“ 彭德怀家里头对浦安修是百依百顺的,虽然他们性格差异很大,但凑到一起反倒很和谐。 ”
浦安修也如此,不但照顾彭德怀的饮食起居,还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时她还保留着自己知识分子特有的矜持和独立,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婚后的他们,因为革命需要,经常分居两地,但浦安修毫无怨言,她深知丈夫身上担子重,自己不能给他增加任何思想负担。
别看彭德怀脾气大,但对浦安修他确实铁汉柔情。
1942年,日本“五一”大扫荡,浦安修不幸和组织走散了,整整五天才找回来,此时她的脚下都是水泡,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战士们都说:“彭总,您该照顾照顾浦安修同志了。”
彭德怀却嘴硬说:“知识分子,就该锻炼锻炼。”
可是到了晚上,警卫员传出: “彭老总不但亲自给浦安修洗脚,挑了水泡,还边挑边心疼地说,你以后走路,可要找平坦路走。”
其实,彭德怀对浦安修总觉得愧疚,自从结婚后,他们经常分居两地,他曾说: “自己给浦安修的亲情太少,欠下的情债太多,她长得美,心也美,可是我给她的关照太少,每次想起这些,我心里都不安。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重情义的男人,其实他又何尝不想多陪伴妻子,但战争面前,哪有时间团圆呢?
彭德怀和浦安修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美满的,在一起的日子,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一直都非常体谅对方。
他们一起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感情也非常坚固,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被授予开国元帅,浦安修则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日子总算安稳下来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该有多好啊,只可惜天意弄人,一起走过了苦难岁月,却在太平时走散了,他们婚姻的开头是好的,但结尾却不尽人意。
在那个特殊年代,彭老总的处境很艰难,浦安修也备受牵连,她多次被刁难,她的精神世界崩塌了,那些暴风雨也摧毁了他们原本温馨的家庭。
1962年,浦安修决定和彭德怀结束夫妻关系,她将离婚报告交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邓小平在离婚报告上写下了:“ 这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浦安修无颜面对彭德怀,她找到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让她向大伯传达离婚的意思。
对于浦安修的选择,彭德怀很心痛但并没有挽留,二十年的夫妻,就此别过了。
在正式分手的那天,彭德怀拿出一个特别大的梨子,怀着沉痛的心情,亲手切成均匀的两大半,放在一个盘子里,随后推到浦安修的跟前。
中国夫妻是忌讳“分梨”的,因为谐音是“分也,离也”。
浦安修犹豫了片刻,最后拿起梨子吃了,伤心欲绝的彭德怀却没有吃,而是愤恨地将梨子扔到地上。
彭老总的一生太苦了,他没有自己的儿女,原本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可最后她也离开了。
尽管他们曾经风雨与共,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彭老总遭遇危机时,浦安修没有选择和他共患难,而是提出了离婚,给彭老总带来的伤害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当然,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一个弱女子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处境是艰难和无助的。
但作为一个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元帅夫人,浦安修表现出来的恐慌和软弱多少让人无法接受。
晚安的浦安修,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但斯人已去,悔恨也无济于事了。
因为当时他们离婚没有去法院,在法律上依然是夫妻,组织上最后原谅了她的失误,承认她和彭老总的夫妻关系,但她却无法原谅自己。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为了告慰彭老总的在天之灵,晚年的浦安修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来整理彭德怀生前的著述,在著述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彭老总光辉灿烂的一生,让青年一代对彭老总有了重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她还将所获得的稿费和彭老总补发的工资,都捐赠出去了, 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替彭老总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
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因病去世,终年73岁。
也许地下重逢,她见到昔日的丈夫,也会忏悔地说声“对不起”吧!
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背景
小二黑结婚原为赵树理于194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代表作,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小二黑的原型为一名男青年,名叫赵展锋,而小芹恰恰为他的初恋女友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部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首先将这部小说手稿送给北方局秘书长兼党校教务主任杨献珍审阅。杨献珍读后,认为这是一部通俗活泼、格调清新的好作品,便将它推荐给了在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的浦安修。
作为八路军副总司令兼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在工作之余,还有一项为丈夫搜集、提供好书的特殊任务。在那个好书匮乏的年代,当彭德怀一见到《小二黑结婚》,便喜不自禁地与妻子连夜拜读,用一个晚上看完了,并拍案叫绝,大为赞赏。根据彭德怀的意见,浦安修立即向太行新华书店负责人建议尽快出版该书,并特别强调彭德怀和杨献珍是如何如何的欣赏、重视该书。但过后却迟迟不见结果。
于是,杨献珍和浦安修将此事向彭德怀作了汇报,以求支持,彭德怀便当面为该书题词:“像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作品还不多见。”并特别解释说是他着眼于“调查研究”的题词或许能起点作用,对于不懂文艺的自己来说,这是头一次如此“班门弄斧”,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尔后,彭德怀又专门请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李大章将自己的题词转交给太行新华书店。这样,《小二黑结婚》很快于同年秋季顺利出版了,它的扉页上就印着彭德怀的题词。这部雅俗共赏、风格独特的小说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不仅在太行区发行了数万册,而且还被当地老百姓改编成很流行的秧歌剧到处演唱。赵树理因此一举成名,《小二黑结婚》也成为我国解放区文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浦安修第二任丈夫
他们是三姐妹。浦熙修是大姐,再是浦安修、浦洁修。浦熙修是罗隆基同居十年的情人、浦安修是彭德怀的老婆。感觉这两姊妹有个相似的性格,最后都背叛了他们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