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学习有用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日常百科校园生活教育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何炳棣(何炳棣在清华的演讲)

发布时间:2023-08-16 11:25责任编辑:陆小强关键词:何炳棣,清华,演讲

何炳棣 最后一个字怎么念

棣 [dì]

〔~棠〕落叶灌木,花黄色。果实黑色,供观赏。

同“弟”:贤~。~友(兄弟友爱)。~鄂(喻兄弟友爱。亦作“棣萼”)。

棣 [dài]

〔~~〕文雅安闲的样子,如“威仪~~”。

棣 [tì]

通:~通(通达,贯通)。

何炳棣本人相关情况,他的作品,以及对何炳棣的评价

何炳棣

何炳棣院士著作弘富,为历史学界泰斗。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相当于院士)。由于学术贡献厥伟,更曾于1975—76年被会员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此外,并受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

何院士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颁博士学位。何院士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87年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何院士致力于明、清两朝帝制中国的人口问题、社会结构及流动,并旁及会馆制度的研究,所作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1959) 及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1962)两书,已为国际学术界奉为经典著作。前者另辟蹊径,重建中国人口的历史真貌:后者全面探索明、清五百多年间中国社会组成及阶层流动的历史。《中国会馆史论》(1966)则是何院士第一本中文专着。考证出会馆的创设年代为明永乐年间(1403—24),比日本学者先前所说的嘉靖39年(1560),要早出约140年:同时更针对前此各国学人,特别是日本学者所提会馆制为『民族小群观念特盛』表现的论断,指出它实际是起了『促进畛域观念的消融与大群意识的产生』作用。六、七十年代以后,何院士的兴趣转移到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两本力作,《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1969)及The Cradle of the East:A n Indigenous Origins o{TechniqtteS and Ideas of NeoEthic and Early Historic China.5000—1000 B.C.(1975)均详论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全新的看法。八十年代何院士就中国古今土地数字不实的各种原因,详加考证剖析,撰成《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1988)一书:数年后,以该书为基础,另撰《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1955)一书,所持见解已成为学界定论。

何院士的早期著作多以英文撰写,二次荣休后,始大力以中文耕耘。目下正进军古代思想史领域,在文献不足征的情况下,求精求专,已撰有数篇甚具原创性的考证论文。同时也积极撰写回忆录,以远大的眼光及诚恳亲切的态度,现身说法,回顾读史阅世的心路历程,兼及师友杂忆。

何院士的治学眼光非比寻常。以时间言,从公元前五千年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文化无不涉及,关注之广,有浩瀚气象,而解释之新,足以撼动学术界。以题材言,选题一向以敢于攻坚,饮誉学林:力主研究基本大问题,不屑作二流题目。他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农业及农作物、耕作方式、近五百年间的社会阶层间流动、人口及资本累积等错综复杂、既重要又关联性高的研究课题,俱有震惊学界的见解,曾引起有世界史眼光学者的重视和讨论.以学植及训练言,何院士说:『历史家选题攻坚的能力,很大部分是取决于工具的多少。』他从西洋史及社会科学积极摄取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心得。养成必要时自修工具的习惯,因此能单刀直入,对明、清制度史的两块基石——『丁』和『亩』,赋予革命性的论断:谓二者俱为纳税单位,与实际人口数字以及土地面积无关。何院士在撰写《农业的起源》及Thc Cradle 0f the East时.更是从基础功夫作起,『恶补』了不少考古学及其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再与大量考古资料及古文献相印证。遇上其他学科专业的问题时,绝不闭门作车,反而不耻下问,虚心向相关学门的学者请教。以方法言,因一向研究基本性的大课题,他从来不依赖孤证,尤其犟调论证的积聚。撰写Studies O)c the Population of China及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时,即遍检北美各大图书馆所藏近四千种方志,包括不少海内罕见珍本,并尽力搜集登科录、同年齿录近百种,多维探索相关课题。他晚近的著作,和前期相较,表面似乎偏重微观的细致考证,然而深入细究以后,仍然呈现他原有作品的一大特色,亦即犟调宏观的通识综合。何院士学贯中西,治学纵横上下古今,把1930年代清华大学犟调考证与综合相结合的历史学风,发扬到极致,从而誉满全球,被礼赞为学术巨人。

《明清社_史_》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清社会史论》(何炳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9zlw ?

书名:明清社会史论

作者:何炳棣

译者:徐泓 译注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9-9

页数:456

内容简介:

《明清社会史论》,550千字,是何炳棣著作集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何炳棣先生探索明清500多年间中国社会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巨著。何先生运用明清两代近100种科举史料,以计量法统计附有三代履历的明清进士登科录及会试、乡试同年齿录等关键性史料,分析进士及举贡四万个案例,并运用社会分层化和社会流动理论,解释明清科举制度与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紧密联系。何炳棣先生善用律令、方志、传记、家谱、社会小说等史料,观察明清两代社会与家庭事务,探讨社会流动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会概念与困惑,深入地诠释了科举体制下的社会流动。本书对明清时期科举、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之研究影响深远,在历史学界的地位迄今屹立不倒。 本书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是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译者徐泓先生,历任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东吴大学等教授,亦是治明史专家,翻译专业准确而顺达。尤其难得的是,徐泓先生翻译的同时添加了长达万言的译者注,详列并评介过去几十年间涉及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各种文字的专著与论文,对于广大读者理解原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徐泓,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学士、文学硕士及博士。现任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厦门大学终身讲座教授,明代研究会(台湾) 常务监事。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艺术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兼人文学部创设学部部长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署理院长,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及系主任、教务长及代理校长及明代研究会理事长。教学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已发表明清盐政与盐业、明清社会风气、明代婚姻与家庭、明初国内大移民、明代城市、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及明清史学相关学术论著八十馀种、学术评论三十馀篇。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何炳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m6aw

书名: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作者:何炳棣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7-8

页数:256

内容简介: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1975年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杜出版。这是何先生利用多种科学工具及大量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撰成的英文巨著,曾引起争辩。一些权威学者已承认,何炳棣的中国文化本土起源说将成为不移之说。

作者简介: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

知识推荐

高优知识网——分享有用的生活百科,一起学习优秀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44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3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gaoyou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