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廖运周将军生平
廖运周是安徽淮南寿县人,1903年出生。河南中州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团见习,第25师75团1营参谋。1927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75团团部参谋、连长。南下潮汕失利后到南京,1928年奉派入33军学兵团从事兵运工作,因学兵团解散,回廖家湾建立了党支部,并发动了“六.六”雇工罢工。参加阜阳和正阳关武装暴动、参加发动芜湖兵变,在国民党军队先后任团部副官、师部参谋、连长、师部副官长、团长。1933年与中共失去组织关系,升任少将旅长、副师长、110师师长。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包括廖运周师在内的原西北军冯玉祥部的争取工作。中共顺直省委、北方局、晋冀鲁豫中央分局、华东局、中原局乃至中共中央军委,于不同历史时期向廖运周部署任务,多次选派干部秘密进入110师,帮助开展兵运活动,发展党员和进步力量。1938年廖运周恢复中共组织关系,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中共秘密师党委。1946年任110师中共地下党委书记。1947年夏,淮海战役期间,邓小平指示廖运周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作用。1948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又指示110师党组织,要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11月26日,黄维决定次日集中11师、118师、18师和110师共4个师齐头并进,向双堆集东南方向突围。廖运周立即派人潜往当面中原野战军6纵报告情况,并请求乘突围之机举行战场起义。考虑到4个师齐头并进,110师被夹于中间,不利于起义行动,廖运周向黄维建议,将4个师齐头并进改为梯次行动,如果110师先攻击得手,其他师即迅速跟进,黄维采纳之。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批准廖运周起义, 规定了起义部队行进通道和联络信号,指示6纵做好接应廖运周师和阻击黄维的准备。11月27日,廖运周率110师师部和两个团5000人,在解放军炮火掩护下,经6纵让开的通道,迅速向指定的地区开进。黄维以为110师突围成功,命令后续3个师沿110师路线突围,当即遭6纵痛击,折回双堆集。廖运周率师起义成功,使黄维突围计划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廖运周所部改编为14军42师,廖运周任师长。 建国后,廖运周离开42师,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后转业任吉林省体委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去世。
敌营十八年人物原型
敌营十八年人物原型:主角江波的原型应该是廖运周。
《敌营十八年》是中央电视台在1980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一共9集,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由王扶林,都郁执导,张连文、刘玉等主演,唐佩林担任编剧。该剧讲述了共产党员的英勇故事。
《敌营十八年》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6fkj 提取码: 6fkj ?
廖运周潜伏国军二十二年,为我军提供绝密情报,陈毅说他神通广大
这是在蒋军准备发动中原攻势时,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评价廖运周的一段话。
廖运周1903年出生在淮北平原安徽寿县的一个村庄里,22岁考入黄埔军校炮兵科,毕业后成为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当作战参谋。
抗日战争开始后,廖运周所在部队开赴前线,在一次伏击战中消灭了300余名,立下战功被提为营长。后来又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八百多人,俘虏一千二百人,再次立功,被提为国军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的旅长。
李宗仁在战后总结大会上,将廖运周列为典型,让众将领向其学习。就这样,廖运周成为了蒋军内部的明星人物,曾连续两个月在军内传扬廖运周的事迹。
过了不久,蒋军情报部门军统发现一一〇师内部有“共谍”,便直接上报了直属领导三十一军集团总司令汤恩伯,汤恩伯马上下令抓捕了有嫌疑的人士。
刚升为旅长的廖运周也在其中。但由于证据不足,汤恩伯并没有直接判定廖运周就是共谍,便先是卸了他的兵权,并且将他调到重庆学习,实际是调查。
一时间廖运周心中有点慌张,便询问地下党领导陈赓该如何应对,陈赓只回他一句话:“很好隐蔽,一切都要灰色。”
这里的灰色指的正是《圣经》与《曾胡治兵语录》,这两本书是蒋军内部将领必须要读的书,因为这些都是蒋介石的“最爱”。
到达重庆后的廖运周,主管中训团的领导正是胡宗南。胡宗南多次暗中观察,发现廖运周的床上、书桌上都离不开这两本书,并且在于廖运周交谈时,口中都是《曾胡治兵语录》的记载。
汤恩伯回道:“我对他的印象同你一样,共谍怎么会看《圣经》与《曾胡治兵语录》呢? 这显然是搞错了。”一直到李宗仁来到中训团视察的时候,询问到廖运周的情况。胡宗南摇摇头说:“并没有什么证据。”李宗仁急切说道:“你快想个办法考验他一下,如果没什么错,就抓紧让他回去带兵吧。”
第二天,胡宗南找来廖运周说:“过几天,我们中训团决定要去重庆西南来风镇演习,你带几个人去看看地形,明天上午出发,后天回来。”廖运周便带着三个人出发去了来风镇。
就当他们即将到达来风镇时,突然从旁面的小树林中冲出来十多人大喊道:“别动,我们是游击队,你们被俘了,跟我们走。”廖运周等人被五花大绑押到一个荒庙内。
其中一人说道:“我知道你们是蒋军的将领,也知道你们在老蒋那里没有自由,如果肯加入我们,或者以后暗中为我军做事,马上恢复你们的自由,如果不愿意,那就马上处决你们。”
这一下,廖运周的几个同伴都慌了,马上就有一人表示愿意留下。反观廖运周却一直在思索着,因为他发现这些人就是假扮的,因为八路军的游击队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是不会主动挑起摩擦的。
廖运周一下又想起胡宗南当时的语调与表情,他便猜到这正是胡宗南耍的小聪明,是想考验自己。廖运周干脆地回答道:“我不需要考虑,要杀要剐随你们便,我是不会加入你们的。”
随后,廖运周便被关到了荒庙的后院。第二天早晨,廖运周醒来发现周围没有一人,便马上逃回了重庆见到了胡宗南,并汇报了此事。
然而,胡宗南却没有任何诧异,只是淡淡的说一句:“辛苦了,来风镇演习得取消了,你的审查也结束了,明天汤司令来与你会谈后,就可以离开这里了。”
第二天汤恩伯来了见到廖运周之后询问道:“你对我们部队有什么看法?”廖运周将三十一军上到军长下到师长全部数落个遍, 说他们只知道养情妇、吃空饷,就像内部的小日本,日本人从外面进攻我们,这帮人从内部溃烂,以后定是大问题。
汤恩伯听后脸色臊红,因为他本人就有以上的行为。汤恩伯从这些话语中也明白了,再不抓紧,不等日本人攻进来,自己内部也就垮掉了。随后汤恩伯仰天感叹道:“这支军队如果没有你这样的骨干,打起仗来必然不堪一击。”
没过几天,汤恩伯便上报蒋介石,希望任命廖运周担任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师长。蒋介石得知廖运周曾有被调查的记录,并没有马上应允。
最后,廖运周不仅化险为夷,还得到了蒋介石、胡宗南、汤恩伯的信任。顺利的提为一一〇师的师长,因为此军是蒋军嫡系部队,从此每一天都能收到蒋介石作战厅的各种重要情报。
1946年的6月中旬,一一〇师收到电报说:“蒋军已调集正规军11个军26个师,成品字形欲包围中原共军,并在宣化店地区构筑碉堡六千多座,断绝对这个地区的粮食,医药供应,并且明确规定要于6月21日清晨,开始发动进攻。”
廖运周当得到这一情报时,深切明白一旦蒋介石的计划实施,必然会对我军造成很大的损失。随后廖运周便要求地下党刘浩将此情报快速送到我军。当晚,刘浩便化妆成邮递员骑得自行车将情报送到了刘、邓等首长的手中。
中共中央及中原军区的李先念当即决定:马上组织突围,牵制蒋军,最后在蒋军的还未包围成功,我军便突围出来,让蒋介石的计划彻底破了产。而这一场反包围战斗的背后功臣正是廖运周!
就这样,廖运周一直冒着危险潜伏在蒋军内部,为我军送来许多高度机密文件。直到1946年十一月的一天午后,廖运周的一一〇师师部大门口驶来一辆高级别克轿车,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着少将军服的官员,说要找廖师长,有重要文件。
原来这个人正是蒋军的国防部高参,名叫罗全福。他带来的正是蒋介石刚刚制定的下一年作战计划,也就是1947年的作战计划,属于AAA级高度机密文件。 蒋介石为了防止计划泄露,可以派出特派员向各地军长、师长当面传达。
廖运周知道这是蒋军明年的作战计划后,深知这对于解放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他决定要将这份机密送到我军。然而因为这是高度机密,而且还有特派员跟随,根本没有机会将文件送出去,他便决定多找几个人,让每个人抄一段,以最快的速度将机密文件抄完。
那么让谁来拖住高参罗全福呢?廖运周的副官廖宜民便自告奋勇说道:“师长,我有一计,让我去招待罗全福吧。”随后,廖宜民来到前厅与罗全福聊起天来。
突然廖宜民问到:“罗高参,我看你名字起的好,不过看你的身体弱了点,不是那么壮实。”“你说对了,我身体没什么大毛病,但就是胃经常疼。”罗全福回到。
廖宜民抓住这一点随即说道:“罗高参,我倒有一个办法,不但能治好您的胃,还能让你长命百岁。”罗高参表现的很感兴趣。廖宜民说:“我们这里有一种草叫长寿草,喝了它都能活很久。”
罗高参起初心中有点疑惑,廖宜民接着说道:“上次蒋校长来就想喝这种汤,可惜没弄到,不过我刻意让人寻找到一些,正等着校长来喝呢,今天罗高参来这里,为何不尝一尝呢?”
这一句话正中罗高参下怀,罗说道:“如果能治好我的胃病,那我就万分感谢廖主任了。”就这样,廖宜民以为罗全福准备长寿草的名义拖延了时间。
最后,廖运周也安排人将这份蒋军的全年计划,重抄了一份。等罗高参走后,廖运周便急忙派人将这份绝密情报送到刘、邓两位首长手中。刘邓看后,意识到机密的重要性,连忙又转送延安。
我军收到此份情报后,将其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揭露了蒋介石企图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的阴谋。全国震惊,气的南京的蒋介石直骂“娘希匹”。
蒋介石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全部被廖运周一碗长寿汤轻而易举给破解了,不得不为廖运周的智谋感叹。试想一下,如果廖运周没有将这份机密送给我军,那么损失真的是不堪设想。
就这样,廖运周一直潜伏到1948年的11月份,著名的淮海战役爆发了。蒋介石派来王牌部队黄维兵团准备对我军发动攻击。廖运周得知后,吓出一身冷汗,他深知黄维兵团全是机械化美式装备,火力相当强大,对我军来说非常危险。
廖运周暗下决心:“决不能让他的计划得逞。” 随后廖运周派人向刘司令汇报这一情况。也正是廖运周及时将此情报送到我军,又再次让我军从被动处境变为主动,全歼黄维的十二兵团。从此,蒋军一蹶不振,败势已经成型。
而廖运周也就在这个时候决定带领一一〇师全体作战成员起义投诚,并且还参与了对黄维兵团的反攻,因此又立了大功。
战后,廖运周的一一〇师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廖运周依然任师长。一直到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
二十六年后,1981年七十八岁的廖运周病逝于南京,被称为“神秘之剑”的廖运周,惊险曲折的一生谢幕了。
然而廖运周所作出的贡献及功劳是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的。
“潜伏将军”廖运周,为何能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21年后全身而退?
在我党 历史 上,一直存在二条战线:公开战线与隐秘战线。
在隐秘战线上,我党有过许多杰出的隐秘战士,他们在刀光剑影、云诡波谲的战场上同国民党斗争,为我党工作,牺牲极大,最后能全身而退活到新中国成立时的人不多。
廖运周将军是其中幸运的一位,他不但在战争年代为我党我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在1948年11月距离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年从国民党军队中亳发无损全身而退,堪称隐秘战线上的传奇。
一、廖运周早年的革命斗争与“潜伏历程”
廖运周,黄埔军校五期炮科毕业生,1903年,出身于安徽凤台廖家湾一个普通的家庭。受其堂兄黄埔一期生廖运泽的影响,1926年,中断了河南中州大学学业,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炮兵科学员。
1927年,在国内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因为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他奉命长期隐蔽,只与我党北方局组织部长兼军事部书记朱瑞单线联系。此后廖运周利用黄埔军校出身处处表现为“党国忠臣”,加之工作努力,事事求“上进”,于1938年2月,廖运周升任改编后的国民党第110师656团上校团长。同年10月因在武汉会战中阻击日寇有功,不久正式升任为国党军第110师师长。
在多年的潜伏中,廖运周始终保持着与我党北方局地下党组织同志单向联系,传递了大量重要军事情报。由于廖运周本人思虑周密,办事谨慎,一直没有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怀疑,并不断被上司所器重信任。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由于蒋介石开始发动内战,1946年6月,时任110师师长的寥运周为了避免在正面战场遭遇我党军队对阵,寥运周提出想回到党内。我党在经过认真考虑后,同意了寥运周这一计划。
然而,就在寥运周筹划起义的前夕,蒋介石突然命其师所在的第85军整体从河南新乡移防开往山东,于是起义工作被迫中断。
在寥运周部驻防河南新乡的这一年里,正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挺进中原是我军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危险极大的战略险棋。为了减轻黄河以北和山东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对我军的压力,调动国军内撒回防,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已经在思考这一战略重大问题。至同年5月16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为常委,开始谋划经营中原。
二、汝河之战中,廖运周将军为刘邓军挺进大别山让开一条通道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进行各项准备。
在挺进中原重新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威胁南京地区这步险棋上,中央及毛泽东主席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挺进中原失败,刘邓大军只好又回到黄河以北。
1947年8月17日,刘邓大军在抛弃或炸掉所有的重型武器及其它辎重后,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
在渡过汝河时可谓危险到了万分,在这时,廖运周所率的110师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避免了刘邓大部队突围不出有重大牺牲的危险。
23日,刘邓大军三纵陈锡联、一纵杨勇、二纵陈再道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六纵队掩护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军整编第八十五师和十五师一个旅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追兵三个整编师仅距二十余公里,情况一时万分危机
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邓小平对纵队和旅领导说:“能否渡过汝河,关系到完成向大别山进军的战略任务,要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打过去。”
刘伯承接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以进攻手段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这里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
六纵是刘邓大军中最骁猛敢战的部队,能否杀开血路掩护刘邓大军司令部渡过汝河,成为此次中原局和野战军直属队向南挺进的关键。
在当时刘邓直接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动员令来动员部队,由此可见情况万分危机。肖永银指挥十八旅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大雷岗渡口;李德生指挥十七旅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直接保护刘邓的十六旅旅长尤太忠率部为右路军后卫,决定由已在四十六团指挥作战的旅参谋长赖光勋带电台继续指挥四十六团以机动防御阻击追敌,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坚持到最后胜利。
尤太忠旅长即同张国传政委亲率四十七、四十八团奔过浮桥,接过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六纵政委杜义德也进行了相应部署,命令副司令韦杰负责全军过河,维护秩序,并且派人通知后卫四十六团,打到最后,过不了汝河,就地分散打游击,或者想办法转回鲁西南。
六纵九个团中,四十六团是唯一的红军团,也是战斗力最强的团之一。杜义德随即赶到前卫团指挥作战。十八旅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在毫无遮蔽的平原上杀出了一条血路
幸运的是六纵在冲杀的这一条路,正面就有廖运周所率的110师。在这过程中,廖运周师长并不能随意变更其截击方向,必须听命国民党第85年军军部之令,所以说这次我军与廖运周师部正面碰上有其非常偶然的因素。
国军第八十五年110师师长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他故意“怯战”,令110师让出了一条大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原刘邓大军6纵司令部参谋武英遇到了廖运周时问寥:“既然你是地下党,为什么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在汝河边打我们?”
廖运周说,面对解放军的冲锋,我当即把几个团长找来,给他们下了一道命令:“你们要灵活一点,共军打到哪个村庄,你们就撤出哪个村庄!”
几个团长有点不解地看着他,廖运周给他们解释说:“共军是杀红眼了,不要命地往前冲,我们把枪往天上打,不能去硬碰硬。”
这几个团长明白了,师长这是要“保存实力”。为这事,八十五军年长吴绍周事后曾严厉地训斥廖运周有意放走共军。
廖运周“据理力争”道:“要我顶也能顶住,可是打到最后,110师也就完了,对85军也没好处。”
吴绍周一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在国军部队里,有人有枪就有实力,没有人枪了就是光杆司令。他吴绍周也是聪明人,于是这事就不了了之。
为了保存实力而避战,竟然被上级理解,这在国民党军队中几乎成为一种文化,所以说国民党军队不失败天理也难容了。
1949年元月19日,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开南京政府要员会议宣布隐退,愤怒地吼道:“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而是被国民党打败的!”蒋的这话也不无一定的道理。所以说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下,其实国民党军队早就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即使有廖运周做内应,刘邓大年挺进中原时的汝河之战,因敌我对比过于悬殊还是残酷无比。
第16旅后卫第46团最后通过浮桥后,炸掉了浮桥。在最后的时刻,旅长尤太忠一一看望滞留在岸边的伤员,伤员们关切地问他:“旅长,我们大部队都过去了吗?”
尤太忠握着他们的手:“同志们,你们好好养伤,大部队已经过去了!”说完,他立即转过身,强忍着不让泪水掉下来。
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部队要强行军赶上大部队,十六旅只能带走一部分轻伤员,这些重伤员只能留在汝河岸边就地分散自行安置。
据此也可以想象这场发生在汝河南岸战斗的残酷。
新中国成立后,原第16旅参加过安置这次伤员的会计赵歧贤回忆说:“那些伤员真惨啊,这不比在解放区打仗,一个战士可以动员两个民工支前,负了伤,有担架抢救。在这里,只能给他们简单地包扎一下。我对他们解释说道:‘部队要走了,带不上你们,只能靠自己,能回家的就先回家,回不去的,将来再去找部队。’”
赵歧贤给了他们一些钱,有些是银元,有些是中州票,让他们能走的就走,能爬的就爬,找个地方先隐蔽起来。战士们也很听话,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刘邓挺近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最残酷的战略行动,那些被带走的轻伤员,最后还是安插在了大别山老乡家里。这些人中大多数最后被敌对的土顽小保队所杀害。
历史 有时也很诡异,幸运的是留在汝河边的一些不能前行的重伤员,正好被赶来打扫战场廖运周收拢起来,留在了110师。
1949年11月27日,淮海战场上,六纵接受廖运周的110师起义。110师中一些士兵跑出来,扑在解放军战士身上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原来,他们正是在汝河之战时留在了汝河边受伤的同志。
所以主席晚年多次提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一着险棋,最后他们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对全国局势的改变影响很大,刘邓是有功的。”
在这场战略行动中,立下了大功的同样还有隐秘战线上的廖运周。如果不是有我秘密党员廖运周“怯战”放开一条路,恐怕6纵及刘邓大军司令部及直属队要付出更加沉重的牺牲代价。
三、淮海战役中,廖运周带领110师临阵起义,结束21年在国民党军队的潜伏,全身而退,安全归队
如果说汝河之战中是廖运周这位“潜伏将军”辉煌的序幕,那么在随后的“淮海战役”中临阵起义,直接加速了黄维兵团的全军覆灭则是他一生谍海生涯的高潮。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到22日,黄百韬兵团5个军被我军全歼。蒋介石惊恐万状,急调黄维、李延年兵团驰援徐州,原属汤恩伯兵团的第八十五军,也划归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急速开赴徐蚌前线。
此时的廖运周意识到机会即将来临,在请示邓小平所领导的淮海前委党委后,决心在前线举行起义。
11月24日,第八十五军从蒙城开到双堆集的赵庄。黄维把兵团司令部安在南坪集,命令各军向宿县攻击前进。不料,我解放军暗中向南移动占领了蒙城,一下子切断了黄维兵团的后路,把黄维兵团包围在一个设计好的“口袋”里。
黄维发觉情况不妙,急欲跳出我军的包围圈。黄维自恃兵力雄厚拥有12万之众,且装备精良,仍有信心从我军包围圈中突围杀出。
就在这时黄埔又收到不好的消息:原本和自己一同作战的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为了保全自己,一早就南撤先跑路了。
此刻的黄维意识到自己的12兵团在双堆集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军作战。
但是饱读兵书又在德国军事院校留过洋的黄维也并未慌张,他对自己12兵团这支国军精锐主力部队仍有信心冲杀出去。分析思考后,于是决心在五个军中抽出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计划向西突围杀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在挑选4个主力师时,黄埔军校出身的廖运周的110师因为敢打,自然被选中。
廖运周一接到先锋突围的命令,马上就派人向解放军报告黄维的部署,同时要求利用突围之机举行起义,请求解放军予以接应。
为了打乱黄维原先齐头并进的部署,制造阵前起义的契机,廖运周向兵团司令黄维建议:“若4个师齐头并进,挤在在狭小的地带,并不便于展开兵力,不如先用一个师打前锋,其他3个师在后面紧跟策应;前锋师进展得手,后面的3个师迅速跟上,以便快速撕开共军包围圈的口子。”
黄维听后很是高兴,对廖运周道:“很好,我黄埔精神尤在,突围后我向校长为你请功!”
11月27日清晨6时许,110师官兵约5500余人,在廖运军的安排下快速开出双堆集地区的周庄、赵庄。每一位官兵们的手臂上都按预先与我人民解放军商量好的办法扎着白毛巾,冒着淮北平原刺骨的寒风,迅速向解放军的阵地前进。
从双堆集到吴大庄、西张庄30华里的行军中,黄维不断用报话机向廖运周询问“突围”的情况,廖运周一路上不断报告:“进展顺利,已突破共军的第几道防线,正在加速前进。”
两个小时后,110师起义官兵按照预定的路线,全部通过了解放军的前线阵地。我军第6纵队迅速合拢口子,进入阵地并封闭了通道。
比时,跟在110师后面的敌人其余3个师部队,突然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急忙向黄维报告:“共军火力猛烈,我军伤亡很大!”
黄维十分奇怪,又问廖运周已到了哪里。廖运周回答说:“正在前进,一切正常。”
黄维有些怀疑马上派飞机侦察情况。廖运周按和黄维约定的信号,向飞机表示“一切正常”。
侦察机在上空盘旋了几周后飞走了。飞机一飞走,廖运周马上下令关闭全师所有报话机,连同电台一起上交师部,切断同黄维的一切联系。
至此,黄维兵团的覆灭已经不可逆转,前方被打回后撒的3个师残部与12兵团前进的部队混乱地涌挤上前后不足20华里的地段上,部队一片混乱。
被围十天后,黄维兵团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力组织突围:12万人所需的口粮、2000多匹骡马的草料、100多门重炮的炮弹消耗、数万支冲锋枪步枪的子弹补充,都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12月2日开始,黄维12兵团一切给养就全靠南京方面的空投维持作战了。然而蒋空军运力有限,而剩下的10万余大军每日所需粮草数量非常庞大,空投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突围不成决定固守后,黄维下令在双堆集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但运输机数量有限,每日仅得数吨或十余吨补给,而该兵团作战最低需求也在每日200吨物资以上。
12月5日起我军发动总攻一步步攻克外围村庄后,到12月14日黄维就已经彻底崩溃了,情知无法坚持下去了,于是要求不顾一切突围。
在缺粮少弹士气低落之下的突围,很快就演变成了溃逃。至12月16日,第12兵团所属的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全部就歼,黄维被俘,胡琏逃了出去。
至此,黄维兵团12万人马荡然无存。
再说廖运周起义后的当晚,刘邓派第二纵队政委王维纲,代表二位首长看望起义部队官兵,并在连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廖运周是我党多年的地下党员。
11月29日,刘邓首长发出《廖运周将军给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电》,并高度赞扬了原国民党第110师官兵的义举,鼓励他们为革命再立新功。
事后战史专家们分析,黄维的第12兵团虽然已被解放军包围,但该部武器装备精良,而且尚未受到解放军的重大打击,如果4个主力师同时朝一个方向拼力突围,还真有可能被他给跑掉。
幸运的是,在周恩来21年就布局下的廖运周将军这枚棋子,在淮海战役发挥了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极大加速了黄维兵团的覆灭。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国民党军共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1个绥靖区官兵共计55.5万人被全部消灭并被改编。
四、尾声与花絮,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为人民再立新功,1955年成为开国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被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后又任吉林省 体育 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5年9月开国首次授衔,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位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21年的将军,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802位开国少将之一。
1996年5月11日,廖运周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另值得一提的是廖运周起义后,其堂兄黄埔一期生廖运泽将军、黄埔四期生廖运升在受到蒋介石的怀疑打压情况下,仍然起义成功。
廖运周起义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廖运泽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往广州。由于蒋介石十分珍惜第110师的番号,便将暂编第一师改编为新的第110师,并任命廖运周的堂兄廖运升为师长。本来廖运升也没机会再任新的第110师师长的机会了的,但由于暂编第一师原是安徽的地方部队,淮军有浓厚的宗族观念,所以蒋介石在拆开廖氏兄弟后,又不得不任命廖运升为师长。
但是,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廖运周率部起义不久,廖运泽、廖运升就立刻派人与他联系,请解放军派人前来协助起义。
1949年5月2日,新第110师开抵浙江义乌。廖运升马上召开了各团团长秘密会议,提出就地举行起义的主张,与会的团长们都表示愿意起义。5月3日天一亮,新第110师在共产党游击队向导的带领下,连夜行进,次日凌晨,部队开到黄宅镇。廖运升立刻向全国发出了起义通电:“我们决定起义!”
新中国后不久,周恩来总理电告廖运泽将军回国,1952年廖运泽从香港归来。至此,廖氏三兄弟,全部安全着陆。廖运泽,1987年9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廖运升,1981年8月21日在南京病逝,京年80岁。
廖氏三兄弟,全部安全从国民党军队回归到了新中国的怀抱,并且二次起义带出同一番号两个师起义成功,这在世界军事 历史 上也是没有过的事。他们的传奇成为了我军 历史 上一段佳话。(完)
——作者江南之春2020年10月23至25日写于宜昌
文章写作参考书目 :
①《淮海战役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编者刘晓冰;
②《淮海战役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编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③《挺进大别山》河南人民出版社,作者骆荣勋;
④《敌营二十年:廖运周将军的非凡经历》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张圣芬、牛耕;
廖运周生平简介?
廖运周生平简介?
明世宗嘉靖皇帝简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后期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从此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龙贾,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惠王时期曾出任大将军。曾与为公子昴领兵与秦人商鞅在河西大战,战败,被罢官,后魏惠王徐州相王时临危受命,领兵三万与齐人大战,战败,被齐将田忌射杀。
《大秦帝国》龙贾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秦惠文王任命阴晋人犀首(即公孙衍)为大良造,次年魏国献阴晋给秦,与秦修好。未久,公孙衍率兵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
经二年激战,至三十八年(前330年),公孙衍率军攻魏上郡(河西郡北,黄河中西部延河流域),魏军8万迎战于雕阴。全歼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人(此据《史记·魏世家》,《秦本纪》记载为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