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的知识普及)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4年2月落成,为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兴建,红军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炮弹形的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红军烈士纪念塔,是革命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将永远在人民心目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1961年,红军烈士纪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纪念塔简介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4年2月落成,为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兴建。塔的造型独特,犹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竖立在五角型的塔座上。红军长征后,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拆毁,1955年按原样修复。
红军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炮弹形的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座为五角形体,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张闻天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2、历史背景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1933年7月11日第45次会议决定兴建的。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
苏区人民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牺牲的太大,奉献了太多。当年瑞金全县仅有24万人,而参加红军的就有4.9万,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甚至14、15岁的红小鬼都加入了革命队伍,其中,为革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7166人。红军长征后,瑞金人民又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对红军家属和普通群众也肆意捕杀,很多地方都成了“血洗村”、“无人村”,“瑞金县城人口差不多减少一半”,其惨状,正如国民党在报告中所说,“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从1934年红军长征后,一直到1949年重新解放约15年时间里,瑞金的人口一直呈负增长。
3、纪念塔建设
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工程刚开始,在中央苏区就掀起了一股自动募捐的热潮。中国工农红军残废院捐大洋二十一元二角九分六厘;直属医院政治部捐大洋八元七角一分;一军团八月三十日来电,已集中捐款二百四十元……在这些募捐队伍中,瑞金叶坪村的谢益辉老人的故事特别让人难以忘怀,当时,他已年过花甲,唯一的儿子,参加了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光荣牺牲。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红军烈士塔开始修建后,谢益辉老人将多年积攒下来,准备买棺材的三块大洋也捐了出来,工程筹备处的同志知道谢大爷的情况,说什么也不肯收,谢大爷激动地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我连儿子都献给了苏维埃,你们就让我为儿子和其他烈士尽点心意吧!”。就这样,从前线到后方,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从军人到农民,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滚烫的心,为了缅怀牺牲的将士,他们省吃俭用,在有限的津贴和伙食费里抽出一元、两元、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来支援纪念塔的建造。
4、纪念塔落成典礼
1934年2月2日上午8时,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这里隆重地举行红军烈士纪念塔揭幕典礼。中央军委主席朱德走上塔座,介绍了红军从井冈山以来英勇斗争的经过,在几年斗争中被国民党屠杀的五六十万革命群众,以及红军领袖赵博生、黄公略等同志牺牲的情形。朱德最后号召大家要继承先烈遗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拆毁,当地群众在沉痛和愤怒之中,冒着生命危险,把红军烈士纪念塔拆除下来仅有完整的“烈”字抬回家里隐藏起来,一直珍藏到全国解放。为重现历史风貌,1955年在遗址上按原貌修复了烈士塔,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瞻仰烈士活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关支部、东利支部联合开展了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活动,2014年7月5日,50多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前往红都——瑞金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光辉历程。
党员们先后参观了叶坪、博物馆、沙洲坝、“二苏大”会址等革命旧址。通过讲解员对苏区革命史的讲解,领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体会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追求真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忠诚使命”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家来到“红井”边,尝了一口甘甜清澈的井水,深刻体会到苏区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深厚情感。在红军烈士纪念塔下,党员们整齐列队,表情庄重,右手握拳,望着庄重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一栋栋旧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文字,这些无一不承载着这块红色土地的光辉历程。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党员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弘扬革命传统,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虔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媒体报道
中国江西网讯
2016年8月23日,李克强总理来到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庄重地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表示,希望瑞金在新时期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实现“红都新命”,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创出新业绩。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苏维埃共和国为纪念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建造的,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红色教育基地。
“踏着先烈血迹前进”
8月17日,记者来到叶坪革命旧址群,站在叶坪红军广场上,视野开阔,绿意环绕,一座炮弹形塔高耸挺拔,气势宏伟。记者看到塔身布满小石块,石块间镶嵌着“红军烈士纪念塔”七个金色大字。塔座呈五角形,由红条石垒砌,五角之间建有登座台阶,底座镶着数块青石板块。塔的正前方地面上,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让人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抬起庄重的脚步向前迈进……塔下,一群年轻人驻足,有的抬头瞻仰着塔身,有的平静细读青石碑上的题文,还有小孩低着头、脚踏大字,认真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据记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1933年7月11日第45次会议决定:在叶坪红军广场兴建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烈士纪念亭。
讲解员钟美莹介绍,红军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由炮弹形的塔身和五角形的塔座组成,寓意着“党指挥枪,枪杆子里出政权”。塔身四周镶嵌的无数粒小石块,标志着红军烈士纪念塔是由无数先烈用鲜血凝聚而成。塔座有十块青石碑,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
大爷捐“棺材本”建塔
据记载,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3年8月1日动工。在瑞金军民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工程刚开始,在中央苏区就掀起了一股自动募捐的热潮。在募捐过程中,瑞金叶坪村有位叫谢益辉的老人感动着大家。那时的他已过花甲,唯一的儿子参加了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光荣牺牲。家中只剩下他与老伴相依为命。在得知要募捐修建红军烈士纪念塔后,谢益辉老人将多年积攒下来的准备买棺材的3块大洋,带到了募捐现场。工程筹备处的同志知道情况后,说什么也不肯收。
谢大爷激动地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我连儿子都献给了苏维埃,你们就让我为我儿子和其他烈士尽点心意吧!”就这样,大伙省吃俭用,军民同心,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4年1月31日顺利落成。
大娘冒死保护“烈”字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随之侵占瑞金。当时,国民党军队规定,凡是与红军有关的标志建筑都要拆毁,红军烈士纪念塔也未能幸免。
当地群众无不处在沉痛和悲愤之中。数天之后的一个漆黑夜晚,叶坪村一位谢大娘,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来到叶坪广场,从一堆乱石中摸到一块“烈”字的石碑,扛回家里。当时为了防止敌人的追查,她把石碑反过来藏进鸡窝里。而后一直珍藏到新中国成立。
1955年,大娘听说政府要在原址按原貌修复红军烈士纪念塔等苏区六大建筑时,便将那块石碑捐献了出来——因此,现在我们在塔身所看到的只有“烈”字碑是原物,其他的字碑都是重建时依据“烈”字字体书写的。
曾经有人问过谢大娘:“大娘,当时整个村子都有重兵把守,你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块字碑呢?”老大娘含着眼泪说:“我小儿子牺牲的时候,没来得及看上他一眼,看到这块字碑,我好像是看到了我儿子,所以,我一定要把它带回家。”
当年近一半瑞金人参军支前
1961年,红军烈士纪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纪念塔上的每颗石子,都是一个英魂,记载着一幕幕为革命的胜利,不畏牺牲,抛洒热血,奋勇搏斗的感人画面。据了解,在创建与保卫中央苏区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有11.3万人参军支前,牺牲5万余人,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
如今,红军烈士纪念塔已成为“红都”瑞金的胜景和重要标志,更成为后人对革命烈士寄托无限哀思的地方。每到清明,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祭奠仪式,敬献花圈。红军烈士纪念塔,是革命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是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涂文华、记者李征、实习生于振锴文/图)
7、社会评价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红军烈士纪念塔,是革命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将永远在人民心目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红军烈士纪念塔,是革命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是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8、获得荣誉
1961年,红军烈士纪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就是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的知识普及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