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这个世界不满怎么办?
普通人骂骂咧咧,艺术家则握着手中的笔与世界对话。
朱耷却最喜欢给世界一白眼。
朱耷,号八大山人,写意画派宗师级的人物,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握紧手中的画笔,也能让人感受到他那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
2010年的拍卖会上,朱耷的一幅《竹石鸳鸯》拍出了1.18亿;
《竹石鸳鸯》图
一只鸟,拍出了六千万;
《孤禽图》
人们不禁要问:这只一条腿的怪鸟,凭什么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鸟?”
要想读懂他的画,首先要读懂他的人生。
一
“痛”,是朱耷一生的宿命。在朱耷80年的人生里,欢趣少,痛苦多。
他本是皇家子孙贵公子,明太祖朱元璋是他的先祖。宁王朱权被朱棣分封到南昌,自此后,宁王这一脉就在南昌扎下了根,朱耷是朱权的九世孙。
到了第四代宁王朱宸濠这里,不安心做个偏远一隅的藩王,朱宸濠掀起反叛的大旗,结果失败,宁王的藩号和爵位都被取消。
王位被剥夺,但好学的家风却传了下来。
朱耷自小就勤学苦读,八岁能做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还能悬腕临摹米芾的行书。
15岁,他不顾王室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用“朱耷”这个名字去参加科举考试。
“耷”字就是大耳的意思,大耳之人通常有福。他果然有福,一考就中了秀才。然而很快,他的福气就用完了。
清军入关,天翻地覆的灾难开始。
1644年,崇祯皇帝在万岁山自杀。第二年,清军攻陷了南昌,朱耷全家90多口惨死清军刀下。
由于和弟弟母亲住在山中,朱耷逃过了这一劫。
清政府命令各地搜捕朱姓子孙,朱耷隐姓埋名,远逃江西奉新县山中藏身。
朱耷没沾上皇室身份多少光,却实实在在地遭遇了皇室身份带来的祸。
此后,皇家子弟没有了,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是僧,是道,是疯疯癫癫的书画大家八大山人。
朱耷
亡国之痛,痛彻心肺。他对大清朝很不爽。然而有什么办法?他是前朝余孽,苟延残喘于世而已。
世人总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情感。幸好,他能书绘画。
二
“少”,是他痛过之后对世界的回应。丧国又丧家,既然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就索性“少之又少”吧。
他的画,描绘的对象非常少。一只鸟,一个果,一朵花,就构成了一幅画。
《落花图》
不但画面空,连用墨都非常少。
这幅《落花图》,用墨少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看似随意,但想象空间无穷。
一朵花,独自绽放,独自凋零,多么空荡荡的一个世界。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落花,一块石头,就是朱耷的世界。
他在自己的一副画上题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墨点无多”,这正是朱耷作品的艺术特色,墨少,留白多。
一张素白画纸上,一块山石,一只孤鸟,呆呆地望着天空,一副了无生趣的神情。
虽墨少,但意长。不单调,不乏味,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人生大变后的执着,执着后再放下,然而放下并不代表会忘记。
朱耷开始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用一种奇怪的签押。看上去像龟:
朱耷书画作品的签押
仔细看,是“三月十九”——这是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的日子,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殉国的日子。这是他埋藏在心底最深的痛。
三
孤独,是“痛”的影子,也是跟随朱耷一生的阴影。
南昌陷落后不久,朱耷的父亲就病故了。
这还不算完。上天一定要他做个孤家寡人。他的妻子和儿子也相继生病离去。
至此,朱耷无妻无子,无家无业。要是真的一无所有就好了,可惜他还有一个残破的身躯需要安放。
顺治五年,眼看这场改朝换代的较量已经尘埃落定,朱耷落发为僧。
虽然命运如此,但他能四大皆空,安安心心做个和尚吗?
《鱼鸭图》局部
他画的鸭子,虽然古怪,但也是结伴出行;
《松鹿图》
翻着白眼的鹿,似乎在松树下等着同伴的到来;
一只鹰,独立岩石之巅,全部注意力放在不远处自由飞翔的两只燕子。
鹰通常独来独往,它们铁骨铮铮,不需要依靠。朱耷画的鹰,却羡慕着燕子:燕子成双成对,鹰孤独寂寞。
尽管王朝覆灭,江山换代,他成了那只茕茕孑立的鹰;但他还是一个人,需要陪伴,渴望温情。
做和尚之余,朱耷喜欢下山和人喝酒。有人求画,他便挥毫泼墨,拿去!向他求画的有僧侣,屠夫,孤儿,贫士等。
这些得到他画的人开心不已,然而有几个能理解这个和尚画中的深意?
红尘热闹,跟他无关。心情好时,一块喝酒;心情不爽,就给你们个白眼。
寺庙呆的不耐烦,就又弃佛入道,并花了几年时间改造了一个道观。
道家神话中有“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故事。朱耷给道观取名“青云圃”,自己做了另一个吕洞宾。他就是告诉别人,不管你是好人也罢,坏人也罢,都不要来惹我。
可还是有人想来招惹他。
四
癫狂还是佯狂?谁能分得清。
当佛和道都不能帮助他解脱痛苦和摆脱孤独感时,他就还了俗,还娶了妻。
在此之前,清廷由于胜券在握,已改变了对明朝宗室的政策,规定对改名易姓的隐居者不再追究。
53岁的时候,临川县令胡亦堂,召朱耷入府修《临川县志》,朱耷应允。
一天晚上,朱耷的疯病发作了。他一把撕开衣服,把衣服丢进火里。在场的女眷躲避不及,吓得面容失色。
然而这还不算完。他趿着拖鞋,走向闹市,疯疯癫癫,胡言乱语,路人几乎认不出。
到底是癫狂,还是佯狂?虽然一字之差,本质却不同。
想必胡县令也搞不懂了——除非他能读懂朱耷的内心。
想让他给清朝官员做事?先看看他的画:
《独立睥睨图》
一只鹰,以独立的姿态睥睨着一切;
《月鹿图》
一只鹿,翻着白眼看世界......
朱耷对他们不爽好久了。他对这个世界不爽也好久了,所以他要让他画中的小动物们疯狂地翻白眼:
朱耷画的鱼
朱耷画的鱼
阮籍用“青眼”来看他尊重的人,用“白眼”来看他不喜欢的人。
朱耷画中的鸟,鹰,鱼等,它们蔑视一切,愤世嫉俗,用白眼看着世间的一切。
他常画孤零零的一条鱼,伸展着身躯,鱼的眼睛中透出坚定,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
余秋雨说,八大山人的画里有让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
他痛恨这个世界,痛恨他遭受的苦难,痛恨像胡亦堂这样的人,但他无力回击,面对权力,不能说不。
因此,他画了一群翻着白眼的动物。画为心声,画中一切都是心里的丘壑。
朱耷以一个个的白眼,回了世界一个清亮的耳光。白眼,就是不苟且。即使疯了,也不屈服。
八大山人独自上路,徒步二百里,从临川走回自己的出生地南昌。一些孩子跟在他身后,笑这个疯疯癫癫的人。
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曾描述朱耷发疯时的症状:时而伏地痛哭,时而仰天大笑。或鼓腹高歌,或歌舞于市。一日之间,癫态百出。
他的一个侄子发现了疯疯癫癫朱耷,拉他回家,细心照顾,过了两年,他的疯病就好了。
朱耷的疯症,曾多次发作,还曾经一度哑不能言。
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假作真时真亦假。
五
哭笑不得的一生。
步入晚年,朱耷对过往的人生,终于有所淡然。
他曾看过一本书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于是开始以“八大山人”自称,有"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的寓意。
朱耷的签押“八大山人”
前两个字“八大”放在一起,看着像“哭”字,但又像“笑”字,后两个字则像“之”字。
哭之笑之,极其贴合他的一生。
他曾经给自己取过很多号,有“驴屋人屋”,“驴屋驴”等。以“驴屋”为款时,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流落街头,无“屋”居住,尊严丧失,连一头驴子都不如。
号如其人,一生都在犯倔。朱耷一生中用过几十个名号,但自还俗以后只用八大山人,直至辞世。想必“八大山人”是最能表达他内心感受的一个号。
到了晚年,八大山人的心态有所缓和。他笔下的猫也天真谐趣,宠萌可爱:
最能代表八大山人一生的猫,大概是这只了:
《蕉阴猫石图》
山石之上,芭蕉叶下,一只孤猫背对观者,拱腰缩背,融入天地。
这难道不是八大山人的一生吗? 藏身山野,残蕉枯年,孤世独立。
朱耷所有的画汇聚成一句话就是:我对这个世界很不爽,虽然不能打败你,但我不会屈服你。
八大山人活了八十岁,后人尊他为清初“四僧”。
结语
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似哭似笑的人生,到死的那一刻,朱耷真的放下了吗?
生前落魄,死后三百年,八大山人的画作倍受追捧,拍卖会上屡屡拍出天价。然而这一切还和八大山人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得意时,如入天堂;失意时,如坠地狱。
辛弃疾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说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八大山人用他的画告诉你:这个世界不如意又怎样? 翻个白眼就过去了,如果还不行,那就翻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