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一、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二、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三、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四、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
五、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七、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1、本名:叶赫那拉·杏贞
2、别称 :西太后 、那拉太后、老佛爷、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3、所处时代:清朝
4、民族族群:满族
5、出生地:北京西四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慈禧太后是什么人物?
慈禧太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懿贵人,六年生子载淳(同治帝),进懿贵妃。
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光绪即位后,仍听政。光绪亲政后,因无实权,发动戊戌政变,被其挫败,将光绪囚于宫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卒,次日,慈禧亦卒。葬于东陵。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
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
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以为人弹琴糊口。他为人戆直且朴野,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极好。慈禧闲来无事想学琴,听到张春圃的名声,就把他召入宫里弹琴。据说弹琴的地方在寝殿的西厢房,正屋有七大间,慈禧坐在最西边一间,距离西厢房很近。张春圃在宣召时就与太监约好,不能跪着弹,必须坐着才可以弹好,太监一口许诺,所以不让他对着慈禧的面。 西厢房摆着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轴,极其华贵,张春圃试弹都不合节拍。接着听到慈禧说:“可将我平日所用的琴取来让他弹。
”
太监奉命取来给张春圃。张春圃一落指,觉得声音十分清越,连声称赞:“好琴好琴。”张春圃弹了一首,稍作休息。忽然见有几个穿乳母衣服的人携一个十岁左右的幼童过来,衣服极华美。幼童见了琴就用手指玩。张春圃阻止说:“这是老佛爷的东西,动不得。”幼童瞪目看着他。旁边一个妇女即责备张春圃:“你知他是谁,老佛爷事事都依他,你敢拦他,你不打算要脑袋了!”张春圃不再说话。
这天张春圃出宫后,后来慈禧又宣召,他宁死也不敢去了。张春圃为人狷介有志节,因为贫穷在厂肆为佣,而其琴法驰名于公卿间。慈禧那天曾命太监传语说: “你好好用心供奉,将来为你纳一官,在内务府差遣,不怕不富贵。”但张春圃自见那个幼童后,绝迹不入宫。同辈问他,张春圃说:“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 肃王听说张春圃的名声,召他至府邸弹琴,给他月俸三十金,早来晚归习以为常。张春圃觉得束缚不自由,欲摆脱却没有好办法。一天黄昏下雨,肃王说:“你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罢。
”
张春圃不肯,肃王再三挽留,张春圃说:“肆主不知我在此留宿,还以为我piano chang 呢。”肃王大怒,将他驱逐出去,再也没有召他进府。张春圃欣欣然以为得计。 有一个世家小姐曾请张春圃教琴,张春圃午后来,弹完一曲就走,连一口水都不沾唇。后来张春圃因狷介而贫困死。 其实晚清容纳了许多特立独行的奇人,张春圃并不因为不奉慈禧诏或惹怒肃王而招来杀身之祸,搁到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然怡情于翰墨,学画花卉,又学写书法,常写福寿等字赐嬖幸大臣。但自己的字写得不太好,就想找个代笔的妇人,于是降旨各省督抚留心寻觅。
四川有官眷缪氏,其夫在蜀地做官死在任上。缪氏工花鸟,会弹琴,小楷字写得楚楚清秀,于是被送入京里。慈禧召见面试后大喜,让她随在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月俸二百金,又为她的儿子捐内阁中书职位。缪氏有时也做应酬笔墨卖于厂肆,其书画颇有风韵。自是之后,凡大臣家有慈禧所赏的花卉扇轴等物,都出自缪氏的手笔。 慈禧六十大寿的前几天,她忽然问缪氏:“满洲妇女的婚妆,你也见过了;我却没见过你们汉女结婚时穿的是什么?”缪氏说:“是凤冠霞帔。”慈禧说:“庆祝那天,你要穿凤冠霞帔做我的陪宾。
”
第二天缪氏买了凤冠霞帔穿上,慈禧大笑不可抑止,说像戏剧中的某人。到了慈禧大寿那天,众满族妇女入宫,看见缪氏的服装无不大笑失声。慈禧当天十分高兴,而缪氏被束缚在凤冠霞帔里整整站了一天,苦不堪言。估计她下辈子再也不想穿什么倒霉的凤冠霞帔了。
传说 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昌宗那样。另有野史记载:慈禧好吃汤卧果,每日早晨派人去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来。金华饭馆有一个姓史的年轻伙计,他长得玉树临风,仪容俊美。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
有一天,慈禧忽然发现李莲英旁边站着个俊美的少年,便问李莲英那是谁?李莲英十分害怕,因为带外人入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慈禧没有表现出生气,反而有些兴奋,将史某留在宫内“昼夜宣淫”,一年后生下光绪。慈禧不敢养在宫中,命醇亲王代为养育,接着将史某灭口。光绪比同治低一辈,慈禧违反立子不立弟的常规,或许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它们分别是咸丰时期、同治时期、光绪时期还有晚年训政时期。
1、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岁),晋封懿贵妃。
2、同治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3、光绪时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4、晚年训政时期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
扩展资料
慈禧曾三次入棺:
第一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在床上。第二天上午8时5分,在隆裕皇太后和瑾妃的敬视下,慈禧的遗体被殓入了棺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巳时,慈禧的梓宫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
第二次:
慈禧死后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慈禧遗体被抛出棺外,嘴里的宝珠被抠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体仅剩一条内裤。盗案发生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到东陵对慈禧的遗体进行了重新安葬。
第三次:
1983年12月初,旅游已进入淡季。清东陵文物保管所领导决定清理慈禧内棺。12月6日,清理小组打开棺盖后,看到一件黄缎大被把棺内盖得严严实实,被上盖着两件衣服。很显然,这是1928年载泽等人重殓时的原状,55年来一直没人动过。为稳妥起见,保管所领导决定先盖上棺盖,封闭地宫,将此事向上级汇报。
1984年1月4日,国家文物局派来了几名专家,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组成了一个清理慈禧内棺10人小组。清理小组用她身底下的如意板将遗体从棺中抬出,放在地宫的地面上。在棺内喷洒了防腐消毒药液后,又将慈禧的遗体抬入棺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慈禧太后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即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11月29日,卒于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嫔妃,同治皇帝的生母,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清末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兰贵人爵位,清稿中记载易贵人。次年,易贵仁升任晋。1856年,皇帝长子艾辛乔罗·载淳出生,即同治皇帝,晋封费祎,次年晋封义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在两宫与孝贞娴皇后一同受勋,称为圣母太后,徽有慈禧太后,即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