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是不是在找关于元江或者(元江的知识分享)这类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元江(元江的知识分享)的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对“元江(元江的知识分享)”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摘要:
元江是云南省境内的大河。境内干流长692公里,集水面积7.51万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为980万千瓦。有两个源头:东源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县西部山地,西源源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山地茅草哨。流经大理州南部、楚雄州西南部、玉溪地区西部、红……
本文标题:
元江(元江的知识分享)
正文内容:
元江是云南省境内的大河。境内干流长692公里,集水面积7.51万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为980万千瓦。有两个源头:东源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县西部山地,西源源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山地茅草哨。流经大理州南部、楚雄州西南部、玉溪地区西部、红河州中部,至红河州南部的河口县出国境进入越南,出境后称红河。较大支流有绿汁江与小河底河、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盘龙江、普梅江等。受季风气候影响,水位洪枯变化较大。
名称:元江
英文名:YuanjiangRiver
所在洲:亚洲
流经区域:红河——元江为中国、越南间的国际河流。
流域面积:79000平方公里
长度:677千米
源头:发源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哀牢山东麓
主要支流: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盘龙河、普梅河(又名南利河)等。
平均流量:484亿立方米
相关信息:上源称礼社江,与东支绿汁江在三江口汇合后称元江,流经河口瑶族自治县进入越南后始称红河
1、河流概况元江长677km,流域面积7.9万k㎡(其中,云南省7.674万k㎡,广西省0.226万k㎡),国境处年均径流量484亿m3,全程天然落差2510m,平均坡降3.71‰。上游礼社江全长282km,天然落差2045m,平均坡降为7.25‰。三江口至国境处干流全长395km,落差465m,平均坡降为1.17‰。
元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元江)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流域面积大于100k㎡的支流有53条,大于1000k㎡支流17条,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盘龙河、普梅河(又名南利河)等,这4条主要支流在我国境内均有分水岭相隔,自成独立水系,流入越南后分别称黑水河、南那河、泸江和儒桂河。
李仙江发源于巍山县,上源称把边江,与东支阿墨江汇合后称李仙江,进入越南后改称沱江(黑水河)。主要支流有:他郎河、泗南江、猛野江等。中国境内流域面积20140k㎡,河道长472km,天然落差1980m,平均比降4.19‰,国界处流量470m3/s,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5万kW,上游谷地与小平坝相间,中、下游河谷狭长、山势陡峻。河道蜿蜒曲折,沿河多急滩。
藤条江为李仙江(黑水河)支流,发源于红河县宝洞山,流入越南后称南那河。主要支流有乌拉河、猛平河、三家河、金平河、金水河等。中国境内流域面积4854k㎡,河道长168km,落差1838m,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166m3/s。流域内多为崇山峻岭,各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均在10万kW左右。
盘龙江发源于砚山县平远街,其上源称稼依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文山,于麻栗坡县以南流入越南后称泸江(明江),在越池下游注入红河。主要支流有:稼依河、木底河、麻栗坡河、马龙河等。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5400k㎡,河道长235km,落差1354m,平均比降5.76‰,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86.2m3/s,理论水能蕴藏量71万kW。上游河段(龙潭寨以上)属丘陵,河谷缩放相间,中游河段(龙潭寨至迷洒)河道纵坡较缓,蜿蜒曲折,平均坡降约1.7‰。下游河段(迷洒至国界)河道长89km,落差1156m,平均坡降13‰,多为峡谷,落差分段集中,水能资源丰富。
普梅河(又称南利河)发源于砚山县,为泸江(明江)的上源,入越南后称儒桂河,东支在广西境内为郎恒河,那崩以下称甘河,在越南宣光附近汇入泸江。主要支流有凹掌河、贵马河、董布河、木央河等。中国境内河道长124.5km,流域面积3700k㎡,有落差933m,国界处流量62.4m3/s。
2、水系组成元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元江)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流域面积大于l00k㎡的支流有53条,大于1000k㎡支流17条,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盘龙河、普梅河(又名南利河)等,这4条主要支流在我国境内均有分水岭相隔,自成独立水系,流入越南后分别称黑水河、南那河、泸江和儒桂河(见元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0k㎡支流自然特性表)。
李仙江发源于巍山县,上源称把边江,与东支阿墨江汇合后称李仙江,进入越南后改称沱江(黑水河)。主要支流有:他郎河、泗南江、猛野江等。中国境内流域面积20140k㎡,河道长472km,天然落差1980m,平均比降4.19‰。国界处流量470m3/s,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5万kW,上游谷地与小平坝相间,中、下游河谷狭长、山势陡峻。河道蜿蜒曲折,沿河多急滩。
藤条江为李仙江(黑水河)支流,发源于红河县宝洞山,流入越南后称南那河。主要支流有乌拉河、猛平河、三家河、金子河、金水河等。中国境内流域面积4854k㎡,河道长168km,落差1838m,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166m3/s。流域内多为崇山峻岭,各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均在10万kW左右。
盘龙江发源于砚山县平远街,其上源称稼依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文山,于麻栗坡县以南流入越南后称泸江(明江),在越池下游注入红河。主要支流有:稼依河、木底河、麻栗坡河、马龙河等。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5400k㎡,河道长235km,落差1354m,平均比降5.76‰,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86.2m3/s,理论水能蕴藏量71万kW。上游河段(龙潭寨以上)属丘陵,河谷缩放相间,中游河段(龙潭寨至迷洒)河道纵坡较缓,蜿蜒曲折,平均坡降约1.7‰下游河段(迷洒至国界)河道长89km,落差1156m,平均坡降13‰,多为峡谷,落差分段集中,水能资源丰富。
普梅河(又称南利河)发源于砚山县,为泸江(明江)的上源,入越南后称儒桂河,东支在广西境内为郎恒河,那崩以下称甘河,在越南宣光附近汇入泸江。主要支流有凹掌河、贵马河、董布河、木央河等。中国境内河道长124.5km,流域面积3700k㎡,有落差933m,国界处流量62.4m3/s。
3、地貌特征元江流域地处东经100。06'~105。40'、北纬22。27'~25。32'。位于云南省中部、东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邻金沙江流域,西与澜沧江以无量山为分水岭,东接南盘江流域,南面与越南接壤。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狭弓带状,流域平均宽度约120km,由于云岭余脉分成无量山和哀牢山脉南延,形成南北纵列的高山深谷相间地形,绝大部分属山区和半山区,平坝面积不到5%。中国境内河谷切割很深,流域分水岭最低的地方(河口)为70m,除戛洒、漠沙、元江等少数平坝地形较为开阔外,河道均蜿蜒于峡谷之中。各支流两岸分水岭相隔甚近,较大支流流向大体与干流平行,小支流则多与干流垂直成梳齿状。流域内除干流元江,支流李仙江、普梅河等河床坡度较缓,变化均匀外,其余河流如盘龙江、泗南江、绿水河、南溪河、金平河、三家河、苦楚河、麻子河等河道坡度变化十分剧烈,沿河多集中落差,有利于水电建设。
4、水文气候元江流域气候分属于中部高原温和区、元江炎热地区和热带季风林区三个气候区:三江口以上及李仙江景东以上,属中部高原温和区,海拔1600~2200m,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及景东以下,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一带以上,属元江炎热地区,常年不结冰,年平均气温20~21℃,年平均降雨700~1200mm;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以下至国境属热带季风林区,海拔70~100m,年平均气温21℃以上,年平均降水为1500~2000mm。元江流域(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深1347mm,年降水量为1027亿m3,一般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降水量年内分配:春季占全年降水量10%~20%;夏季占55%左右;秋季20%~25%,冬季占5%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7、8两月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40%~50%。元江河川径流的形成以降水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流域径流丰沛,(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深为634.3mm,干流为459.4mm、李仙江965.4mm、盘龙河668.1mm。径流深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
元江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比例为,春季径流一般约占年径流的3%~5%;夏季约占43%一53%;秋季一般占36%~41%;冬季占6%~11%。元江下游、盘龙江、藤条江一带6~9月(其余地区7~10月)连续4个月为丰水期。丰水期径流约占年径流量的65%—77%。最大径流月一般出现在7、8月,以8月最多,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1%~30%。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一般洪峰历时较短,洪水暴涨暴落,河床水位变幅较大,一般达12~20m。据有关资料统计,1986年l0月上旬,元江、澜沧江流域普降大雨或暴雨,元江发生了近百年来第2大洪水,元江站洪峰流量为7520m3/s,下游蛮耗站8050m3/s,均为实测最大,约50年一遇洪水。礼社江上游处于暴雨中心,其支流扎江大东勇站洪峰流量1710m3/s,为近百年来最大的洪峰量。
由于此次降雨历时长,雨量大,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洪水灾害。受灾较重的为元江流域的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4地州。受洪水波及的地区有昆明、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东川等9个地(州)市的114个村庄,5.5万入被洪水围困。城镇部分受淹的有戛洒街、元江县城、蛮耗街、河口县城等。据统计:受灾农田10.0万h㎡,成灾6.4万h㎡,173入死亡,30入受重伤,房屋倒塌近2万间,冲毁河堤长179km。冲毁礼社江上的龙树、三江口大桥以及元江的戛洒大桥。保山至水平间跨澜沧江的霁虹桥(重点文物保护),也因岩石坍塌、滑坡,将大桥的铁链全部打断坠入江中。澜沧江被堵塞断流15min。滇西主要运输线昆明至畹町公路中断交通一天半。
元江流域各河流汛期泥沙和固体径流比较严重,干流及主要支流平均含沙量为3.5~4.3kg/m3,年输沙模数为1170t/k㎡,年输沙总量为8961万t。李仙江年输沙量4200万t,输沙模数为1790t/k㎡;元江干流年输沙量为4180万t,输沙模数为1100t/k㎡。李仙江忠爱桥站、河口处的含沙量分别为2.53、1.87kg/m3;干流的元江站、蛮耗站、河口(国界)处分别为4.22、3.53、2.59kg/m3。河流的含沙量年内变化情况与径流变化大致相同,最大含沙量一般出现在6~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80%以上。
5、水资源元江水资源丰富,径流丰沛,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84亿m3(加上入境水量,水资源总量达14.7亿m3),单位面积产水量64.7万ma/k㎡,是全国平均面积产水量的2.3倍。在西南4条主要河流中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于怒江和澜沧江,居第二位。流域内有地下水资源149.4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30%,其中元江干流为43.8亿m3,李仙江为50.7亿m3,盘龙江为34.8亿m3。流域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地域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大致相同。
干流水资源总量162亿m3,单位面积产水量40.7万m3/k㎡,李仙江水资源总量225亿m3(包括藤条江等),单位面积产水量96.2万m3儿㎡,盘龙江等河流水资源量96.6亿m3,单位面积产水量65.3万m3/k㎡。
元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雨季5~10月的水量占全年水量的85%以上,枯季1l~4月雨水量仅占年水量10%~15%,故冬季、春季的河川径流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元江流域属国际河流,目前除农业少量耗水外,江水经越南流入南海,年出境水量为479亿m3,占河口入海水量的40%,占中国入海总水量17243亿m3的2.8%。
元江流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88.8万kW。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9.8万kW,占全流域蕴藏总量的15.1%。支流水能蕴藏量为839万kW,占流域总蕴藏量的85%,其中水能理论蕴藏量大于l万kW的河流61条,共790万kW,流域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59.9万kW,年发电量为202.46亿kW·h,其中干流为81.8万kW,占22.7%,李仙江水系为104.2万kW,占29.1%;盘龙江水系为92万kW,占25.5%;藤条江水系为33万kW,占9.2%;其余河流为49.1万kW,仅占13.5%。从元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情况看,其开发重点在支流。
元江流域地处在云南的大理、楚雄、思茅、玉溪、红河、文山和广西的百色等地、市、州共28个县,入口约550万,主要民族有汉、彝、哈尼、傣、白、壮、苗等。
6、开发利用开发规划
元江流域干流拟作8个梯级开发,即:三江口、达哈河、马滩、干庄河、裴脚、乍拉、马堵山、大湾(在中越边界河上),其中,三江口、马滩和马堵山为梯级控制性枢纽。八级电站共利用落差459.9m,总装机容量86.3万kW,平均年发电量为51.23亿kW·h,目前均仅进行过规划阶段工作。
元江支流水能蕴藏量占全流域85%,可开发量占全流域的77.3%。水能蕴藏量大于1万kW的61条支流中,拟装机1万kW以上的电站48座,除干流上的8座外,其余40座都分布在支流上,总装机258.2万kW,年发电量143.06亿kW.h,其中大于2.5万kW以上的电站24座,总装机218.74万kW,年发电118.84亿kW·h。见元江支流已建、拟建大、中型电站主要技术指标表。
开发现状
元江的水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仅占全流域水资源总量484亿m3的1%,主要用于农田的灌溉和城镇生活用水及工业供水。
元江流域已修建中型水库8座,实灌面积0.5万h㎡,小型水库701座,实灌面积2.79万h㎡;修建引水工程1868处,实灌面积6.59万h㎡提水工程1346处,实灌面积1万h㎡;塘坝及井灌15173处,实灌面积1.5万h㎡。元江流域有耕地47万h㎡,利用水利工程有效灌溉总面积为12.33万h㎡,水利化程度为26.2%,是全国水利化程度比较低的地区之一。元江流域拟定干流8级梯级开发,主要支流40座梯级电站开发,由于受地形限制,各梯级基本上为峡谷水库,库容较小,坝区枢纽布置困难,施工场地、交通条件不理想,加之工程复杂,施工困难,单位千瓦投资高,保证出力低,距主要负荷中心较远,开发目标较为单一等诸多因素,除已建成的绿水河、依萨河2个中型电站(总装机8.25万kW,年发电量4.16亿kW·h)和一些小型水电站外,整个流域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
7、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简介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因地处红河流域元江中上游而得名。县城坐落在元江两岸,国道213线(高速)、国道323线与红河经济干经交叉处,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距昆明210公里,是距省城最近的热区。现辖6乡4镇3农场(不含省属元江农场),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自治县。
元江山川毓秀,物华天宝,古有“滇南雄镇”盛名,今得“天然温室”、“哀牢明珠”美誉。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327米。年均气温23.8℃,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31.483亿立方米。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区达166万亩,海拔1000米以下待开发热区面积有20多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62.9%,森林覆盖率41.5%,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元江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现已查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钴、镍、石膏、蛇纹石等,其中镍矿蕴藏量约53.3万金属吨,位居全国第二;拥有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农作物资源163种,经济作物资源228种,林木资源2000多种,药材资源58科87属170多种,花卉品种资源61科224种。其中尤以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经济林果和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特色生物资源的优势突出。元江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瓜果飘香,花开不断,是观光旅游、谋求投资发展的丰饶宝地。
展望新世纪,我国已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前进的号角已吹响,县委、县政府不断加深对县情的认识,认真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将元江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绿色产业为经济支柱,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特色、工业特效、商贸繁荣、旅游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和民族特色生态绿色经济县。
行政区划
2006年,全县共辖6乡4镇3农场(不含省属元江农场):澧江镇、东峨镇、因远镇、青龙厂镇、洼垤乡、龙潭乡、羊街乡、那诺乡、咪哩乡、羊岔街乡、红光农场、红河华侨农场、甘庄华侨农场(现东峨镇和羊岔街乡已合并为曼来镇)。共有70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705个村民小组,644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元江,古属西南夷地,称“西南荒裔”;夏商周时名惠笼甸,属梁州地;蜀汉、西晋时名罗盘甸,属兴古郡地;隋、唐时名步头,属黎州地;宋大理时名因远部、罗必甸,属威远睑治地;元至元元年(1264年)名罗盘部,属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元江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设元江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元江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元江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改设元江县,属普洱道;1949年8月成立元江县临时人民政府,属蒙自专区;1954年7月改属玉溪专区;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位置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19′至23°55′,东经101°39′至102°22′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距玉溪州所在地130公里,距省会昆明250公里。
县境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71.5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766.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8%,坝区面积91.46平方公里(元江坝、甘庄坝、因远坝),占总面积的3.2%。
人口
2013年末,全县总户数53651户;总人口25万人,其中男101871人,女95956人;农业人口171730人,非农业人口26097人;少数民族人口157328人,占总人口的79.53%,其中哈尼族80949人,彝族43574人,傣族24135人,其它少数民族867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0.92%、22.03%、12.20%、4.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人。
中国西南边境诸河印度河水系 |
|
---|
恒河水系 |
|
---|
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
|
---|
雅鲁藏布江水系 |
|
---|
伊洛瓦底江水系 |
|
---|
怒江水系 |
|
---|
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
|
---|
红河水系 |
|
---|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元江的知识分享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元江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