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朝续命半个世纪的大明首辅张居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居正是明朝赫赫有名的一代内阁首辅,也是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之一。大明朝正是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又续命了半个多世纪。如果评价张居正的话,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了,即“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为什么有功,也有过呢?毕竟人无完人,张居正跟很多人一样,也同样是优缺点并存。
张居正出生在荆州江陵(现在的荆州市)一位秀才家中,自幼聪慧,十二岁考中生员,受到荆州知府的赏识。十三岁,他又考中举人,又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青睐。张居正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只是顾璘怕他年少轻狂,故意让张居正落榜。
之后,张居正再中举人,随后是进士,由庶吉士做到了翰林院编修,打造了通向大明首辅之位的基础。张居正少时聪慧,为人圆融,所以,在宦官、权臣之中,来往自由,与严嵩、徐阶等人,关系都非常密切。
张居正很快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在权力之争中,屡屡获胜,最终位极人臣,有了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张居正对于大明朝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张居正主政期间,办理了很多有利于明朝江山社稷的事情,让原本已经渐显衰微的明朝,重新迎来了一个小的复兴。
一、收服鞑靼俺答汗,稳定北方边境。
隆庆年间,鞑靼首领俺答汗准备称帝。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一名女子和俺答汗发生矛盾,归附大明。张居正让人妥善安置把汉那吉,并指使边关守将,以把汉那吉要挟率大军压境的俺答汗,迫使俺答汗妥协。
张居正趁机让人将把汉那吉礼送还乡。俺答汗见到了身穿明朝皇帝所赐大红袍的孙子时,也是感动不已,与大明重归于好,表示再不侵犯。同时,俺答汗还送还了明朝的叛臣。
张居正也趁机答应了俺答汗封贡,开设互市的请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稳定了北方边境。
二、改革吏治,实行考成法,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万历元年(1573年),因为万历年幼,而万历生母李太后对张居正又完全信任,张居正有了改革弊政的权力和机会。
张居正制定了跟踪考核官员办事能力的考评方法。他要求各地衙门都分置账簿,记录一切收发文书,以及章程、计划等各类事务,作为稽核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留办事衙门,一份送六部相对应的各科,还有一份送内阁。底册上的事情,办完一件,六部各科核销一件,逾期的皆要上报。
带来的益处是,官员的考评、升降、任免有了依据,裁减了大量冗员,政令从此畅通,办事效率提高。同时,也让很多积欠良久的事务得以办理,税捐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库收入增加。
带来的坏处是,原本内阁握有行政大权,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御史言官也纳入了考核范围,监察大权也顺势到了内阁手中。此举虽然加强了集权,却不利于监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效率,却不利于制度中弊端的持续发掘和改革,没有长久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三、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充实国家财政。
万历六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土地,查处隐瞒的庄田。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全面实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将税役合并,按亩征收银两。此举,清查出隐瞒的土地三百余万公顷,同时,简化了税赋征收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国库迅速充盈。
四、重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稳定了北部边防。
张居正任人不拘小格,以才能和办事为主,所以,他容忍了李成梁在辽东总兵任上的一些胡作非为。而李成梁也回报给了张居正辽东数十年无兵患的成果。
戚继光也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稳坐蓟州总兵十余载,有效防御了鞑靼等部的侵扰。而戚继光也是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快速陨落。
五、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减少了水患。
潘季驯是明朝有名的治理河患有功的大臣,曾经先后四次治理黄河水患。原本,潘季驯在隆庆年间被弹劾罢官,到了万历四年(1577年),张居正再次启用潘季驯,万历六年(1579年),正式让潘季驯再次总理河漕。
正是在潘季驯的主持和张居正的支持下,黄河得到了疏通,河堤得到加固,让黄河中下游此后的数年安然无恙。
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清算,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自尽,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受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仗义直言,“治居正狱太急”,虽然被牵连罢官也毫无怨言。
张居正锐意改革,踏实做事,让颓废中的明朝为之一振,给万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不过,张居正去世之后,却被万历清算,而张居正被清算的原因,正是“身家之过”。
一、痴迷权力,打击异己。
张居正原本还是非常正直的,曾经在隆庆元年上书《陈六事书》,表明自己的改革意见。只是,他的上书入泥牛入海,一去就无影无踪。这让张居正进一步看清了朝廷,有了争权的想法。
徐阶斗倒了严嵩,年迈致仕之后,高拱和张居正同居内阁。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驱逐了高拱,成了内阁首辅。再加上万历年幼,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大权在握,不免剑走偏锋。
张居正先是因为父亲去世,不忍回家守孝,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力,刻意夺情,即戴孝办公。他还廷杖了反对的官员,甚至将一名大臣的腿打断,致使这名大臣落下了终身残疾。
张居正同时还进行严厉的控制言论,禁止批评时政,打压宣扬人性解放的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将代表人物何心隐收押拷打致死。并且,张居正还下令禁止修建和毁去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名山书院。
张居正对待大臣、士人如此,对待万历皇帝也同样不客气。曾经就因为万历读错了诏书上的一个字,就遭到了张居正的严厉大声呵斥。当时,吓得万历惊慌失措,满朝大臣皆惊。
张居正的这些做法,是导致张居正去世之后,被人清算的直接原因。
二、生活奢靡,徇私舞弊。
张居正的确是改革能手,但是,同样有贪欲,爱好被人阿谀奉承。
野史中,说张居正的32人抬大轿,内有卧室、厕所和简易浴盆,张居正吃饭时菜肴过百味,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张居正的奢靡生活应该不假。其去世之后,也的确从张剧中家中抄出了房产、金银器物数十万两之多。一个清廉的官员的确应该不会有这么多家资。
张居正自己很奢靡,却天天教育小皇帝万历,要例行节俭,省衣节食。当万历发现真相之后,才更加痛恨张居正。表里不一的人,的确更遭人恨。
张居正同样也爱好奉承,并且徇私舞弊。通州知县张伦极尽拍马屁之能事,把张居正母亲拍的很舒服。结果,张老太太在张居正面前一句话,立刻被张居正破格提拔,升为了户部员外郎,去管钱粮了。而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在张居正时期,也分别中了状元和榜眼,惹来非议极多。
正是因为张居正确实有实实在在的过错,在张居正死后,立刻被人抓住了把柄,很快被弹劾。再加上万历非常痛恨张居正专权和欺骗他,这才导致张家被抄没,长子自杀,其他子嗣被流放充军的惨剧。还好,万历听人劝,赏了住所还有田地给张老太太养老。
终万历一朝,都没人敢提给张居正平反之事,直到天启年间,小木匠皇帝才逐渐给张居正平反,恢复名誉。到了崇祯时期,崇祯帝感叹当朝无良相,想起了张居正,才彻底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为人,有大公无私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功绩远远大于过错。而且,他的过错也早已偿还了,张居正还是无愧于一代名相之称的。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结局为何如此悲惨呢?
熟悉明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人称“万历首辅”的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作为五岁识字,七岁能通六经大义的天才,张居正不仅是大明的内阁首辅,也是当时年幼的明神宗的老师,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荣誉职位的大臣,万历皇帝曾许诺照顾先生的子孙,然而,张居正却在病逝后被抄家,传言中并没有人为他求情,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要解开这个疑惑,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张居正,这位明朝文臣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隶属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列。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面词藻,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到了历史浪尖,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危如累卵的明王朝重获勃勃生机。
但是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震主”。这样一个优秀得耀眼的人,在当时理所当然成的为了其他官员和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能有人会说,虽然张居正可能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但作为张居正的学生,万历帝怎会“恩将仇报”呢?这就涉及到当时的特殊情况了,隆庆六年(1572),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皇帝年幼,太后监国,张居正暂且代为主持大局。神宗即位以来,朝廷之事皆不用他插手,张居正已将事情办理妥当。闲来无事的万历皇帝渐渐喜欢上喝酒,为此,张居正曾好好地给他上过政治课,劝他赶快戒掉这等不良嗜好。但是,神宗毕竟长大了,也到了叛逆期,开始抵触和反抗张居正。他将饮酒一事当作反抗的一部分,不但没有戒酒,反倒愈演愈烈,发展到后来还惹出了事端。万历八年(1580),喝得不省人事的神宗命人痛打了太监冯保的养子一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冯保自是不甘,将此事告诉了李太后。
李太后教子甚严,当下扬言要为天下人除害,废掉这不争气的皇帝,改立神宗的弟弟潞王为帝。神宗被吓得赶紧认错。后来此事以张居正替神宗写了篇“罪己诏”收场,但神宗渐渐“成熟”的心灵,片刻之间,发生了巨变,对张居正渐渐产生怨恨。
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到了张居正病逝,年轻的万历皇帝终于真正的掌握了大权。张居正尸骨未寒之际,一场风暴袭来了。
神宗首先将矛头指向冯保,抄了其家,搜德大量金银珠宝,巨额财产历时一个多月才统计完,神宗是个贪财之人,这下子让他红了眼,坐不住了,打起了所谓奢侈糜烂的张居正的主意。
张居正改革得罪了大批官员,纵观古今,无论哪次改革都会触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由于张居正在变法改革中施行的清丈田亩等工作触犯了上流社会的既得利益,他生前本就处在和权贵的对抗中,死后墙倒众人推,有皇帝这个风向标,便很多人跟风出来报复他沾点这场瓜分利益的羹汁,尽管有人逆风给他求情了却也不起波澜。吏部尚书杨巍就曾反对抄家,认为张居正劳苦功高,此举恐伤天下臣民的心,以尧舜为例说明不可取。可神宗陷入疯狂中,在钱财的诱惑和常年积累的不甘愤恨下,哪还管什么“臣民寒心”,偏听偏信,认为张居正便是那罪大恶极的贪官,一门心思要抄家取钱。
谁曾想,在丘橓恶意报复下的抄家(当然主要是皇帝的大力支持),手段凶残至极,不仅搜刮出一笔不菲的钱财,给张家严重警告!后面连张居正的子孙也遭到清算,大儿子张敬修自杀,留下血书,群情激愤,朝廷上反对求情之潮盛起,内阁首辅和次辅都相继求情,潘季驯认为“治居正狱太急”并请求皇帝特别宽遇张居正年逾八十的母亲。
正是众臣的反对声使得神宗让步,草草结束了这场闹剧。我们不能绝对的说张居正死后没人求情,只是到了求情成功时却木已成舟,悲剧不能挽回。至此,被梁启超称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的张居正及他的故事落下帷幕。而世间已无张居正,再没有人可以挽救这个奄奄一息的王朝,我们也看到这个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明朝首辅张居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居正是明朝赫赫有名的一代内阁首辅,也是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之一。大明朝正是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又续命了半个多世纪。如果评价张居正的话,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了,即“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为什么有功,也有过呢?毕竟人无完人,张居正跟很多人一样,也同样是优缺点并存。
张居正出生在荆州江陵(现在的荆州市)一位秀才家中,自幼聪慧,十二岁考中生员,受到荆州知府的赏识。十三岁,他又考中举人,又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青睐。张居正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只是顾璘怕他年少轻狂,故意让张居正落榜。
之后,张居正再中举人,随后是进士,由庶吉士做到了翰林院编修,打造了通向大明首辅之位的基础。张居正少时聪慧,为人圆融,所以,在宦官、权臣之中,来往自由,与严嵩、徐阶等人,关系都非常密切。
张居正很快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在权力之争中,屡屡获胜,最终位极人臣,有了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张居正对于大明朝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张居正主政期间,办理了很多有利于明朝江山社稷的事情,让原本已经渐显衰微的明朝,重新迎来了一个小的复兴。
一、收服鞑靼俺答汗,稳定北方边境。
隆庆年间,鞑靼首领俺答汗准备称帝。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一名女子和俺答汗发生矛盾,归附大明。张居正让人妥善安置把汉那吉,并指使边关守将,以把汉那吉要挟率大军压境的俺答汗,迫使俺答汗妥协。
张居正趁机让人将把汉那吉礼送还乡。俺答汗见到了身穿明朝皇帝所赐大红袍的孙子时,也是感动不已,与大明重归于好,表示再不侵犯。同时,俺答汗还送还了明朝的叛臣。
张居正也趁机答应了俺答汗封贡,开设互市的请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稳定了北方边境。
二、改革吏治,实行考成法,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万历元年(1573年),因为万历年幼,而万历生母李太后对张居正又完全信任,张居正有了改革弊政的权力和机会。
张居正制定了跟踪考核官员办事能力的考评方法。他要求各地衙门都分置账簿,记录一切收发文书,以及章程、计划等各类事务,作为稽核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留办事衙门,一份送六部相对应的各科,还有一份送内阁。底册上的事情,办完一件,六部各科核销一件,逾期的皆要上报。
带来的益处是,官员的考评、升降、任免有了依据,裁减了大量冗员,政令从此畅通,办事效率提高。同时,也让很多积欠良久的事务得以办理,税捐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库收入增加。
带来的坏处是,原本内阁握有行政大权,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御史言官也纳入了考核范围,监察大权也顺势到了内阁手中。此举虽然加强了集权,却不利于监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效率,却不利于制度中弊端的持续发掘和改革,没有长久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三、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充实国家财政。
万历六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土地,查处隐瞒的庄田。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全面实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将税役合并,按亩征收银两。此举,清查出隐瞒的土地三百余万公顷,同时,简化了税赋征收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国库迅速充盈。
四、重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稳定了北部边防。
张居正任人不拘小格,以才能和办事为主,所以,他容忍了李成梁在辽东总兵任上的一些胡作非为。而李成梁也回报给了张居正辽东数十年无兵患的成果。
戚继光也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稳坐蓟州总兵十余载,有效防御了鞑靼等部的侵扰。而戚继光也是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快速陨落。
五、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减少了水患。
潘季驯是明朝有名的治理河患有功的大臣,曾经先后四次治理黄河水患。原本,潘季驯在隆庆年间被弹劾罢官,到了万历四年(1577年),张居正再次启用潘季驯,万历六年(1579年),正式让潘季驯再次总理河漕。
正是在潘季驯的主持和张居正的支持下,黄河得到了疏通,河堤得到加固,让黄河中下游此后的数年安然无恙。
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清算,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自尽,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受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仗义直言,“治居正狱太急”,虽然被牵连罢官也毫无怨言。
张居正锐意改革,踏实做事,让颓废中的明朝为之一振,给万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不过,张居正去世之后,却被万历清算,而张居正被清算的原因,正是“身家之过”。
一、痴迷权力,打击异己。
张居正原本还是非常正直的,曾经在隆庆元年上书《陈六事书》,表明自己的改革意见。只是,他的上书入泥牛入海,一去就无影无踪。这让张居正进一步看清了朝廷,有了争权的想法。
徐阶斗倒了严嵩,年迈致仕之后,高拱和张居正同居内阁。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驱逐了高拱,成了内阁首辅。再加上万历年幼,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大权在握,不免剑走偏锋。
张居正先是因为父亲去世,不忍回家守孝,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力,刻意夺情,即戴孝办公。他还廷杖了反对的官员,甚至将一名大臣的腿打断,致使这名大臣落下了终身残疾。
张居正同时还进行严厉的控制言论,禁止批评时政,打压宣扬人性解放的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将代表人物何心隐收押拷打致死。并且,张居正还下令禁止修建和毁去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名山书院。
张居正对待大臣、士人如此,对待万历皇帝也同样不客气。曾经就因为万历读错了诏书上的一个字,就遭到了张居正的严厉大声呵斥。当时,吓得万历惊慌失措,满朝大臣皆惊。
张居正的这些做法,是导致张居正去世之后,被人清算的直接原因。
二、生活奢靡,徇私舞弊。
张居正的确是改革能手,但是,同样有贪欲,爱好被人阿谀奉承。
野史中,说张居正的32人抬大轿,内有卧室、厕所和简易浴盆,张居正吃饭时菜肴过百味,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张居正的奢靡生活应该不假。其去世之后,也的确从张剧中家中抄出了房产、金银器物数十万两之多。一个清廉的官员的确应该不会有这么多家资。
张居正自己很奢靡,却天天教育小皇帝万历,要例行节俭,省衣节食。当万历发现真相之后,才更加痛恨张居正。表里不一的人,的确更遭人恨。
张居正同样也爱好奉承,并且徇私舞弊。通州知县张伦极尽拍马屁之能事,把张居正母亲拍的很舒服。结果,张老太太在张居正面前一句话,立刻被张居正破格提拔,升为了户部员外郎,去管钱粮了。而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在张居正时期,也分别中了状元和榜眼,惹来非议极多。
正是因为张居正确实有实实在在的过错,在张居正死后,立刻被人抓住了把柄,很快被弹劾。再加上万历非常痛恨张居正专权和欺骗他,这才导致张家被抄没,长子自杀,其他子嗣被流放充军的惨剧。还好,万历听人劝,赏了住所还有田地给张老太太养老。
终万历一朝,都没人敢提给张居正平反之事,直到天启年间,小木匠皇帝才逐渐给张居正平反,恢复名誉。到了崇祯时期,崇祯帝感叹当朝无良相,想起了张居正,才彻底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为人,有大公无私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功绩远远大于过错。而且,他的过错也早已偿还了,张居正还是无愧于一代名相之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