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月楼为啥死的那么早
可能是被人算计导致生活穷困潦倒后死的。
1、小杨月楼(1900至1947),“南方四大名旦”之一。原名杨慧侬。祖籍天津,生于绍兴。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杨天宝是杭嘉湖地区的知名京剧小生演员。自幼从父学艺,习老生,七岁登台,人称“七岁红”。
2、1926年,戏商许少卿借重小杨月楼艺术名望,组建衡兴班,率演职人员140余人东渡日本,作商业性演出,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以《芸娘》、《金刀阵》、《花木兰》、《贵妃醉酒》、《水帘洞》等剧,赢得大量观众,但由于遭人暗中算计盘剥,经济上入不敷出,终负债累万而返。
3、1947年某日,小杨月楼演完戏回上海马力司仁昌里旧居,豪饮后仙逝睡梦之中,安葬于苏州东山香山仙桥公墓。
清末京剧名家杨月楼奇案一一富家千金与戏子的婚姻悲歌
杨月楼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著名京剧武生,他自咸丰年间就与父亲杨二喜到北京天桥谋生,后来又被京剧名角“忠恕堂”的张二奎收入门下,演出老生兼武生。
杨月楼相貌堂堂,技艺精湛,体魄魁梧,噪音宏亮,文武双全,是一个罕见的京剧奇才。
同治十一年(1872),杨月楼来到了上海,他加盟以武戏著称的“丹桂园”戏院唱戏。
扮相俊美的杨月楼初次登台就博得了满堂彩,观众们的掌声几乎要将戏院的屋顶震开了。
在台上卖力演出的杨月楼没有想到,这台下有一位美貌的富家千金相中了他。
这位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名叫韦阿宝,其父乃是岀身于官宦之家的富商巨贾。
因为韦父经常要往返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经商,所以韦阿宝时常会随母亲到戏院看戏解闷。
韦阿宝自幼酷爱《西厢记》、《牡丹亭》等书籍,心中充满了才子佳人的幻想。
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韦阿宝只能把心思放在心里。
不料想,这次看戏时,韦阿宝竟对台上的杨月楼一见倾心,痴迷不己….…
韦阿宝原本对武戏兴趣不大,但为了能见到杨月楼,她频频出入戏院之中……
虽然当时还是清朝时期,但是上海已经比较开放了,女子不再呆在闺中,她们也可以岀门游玩。
没有杨月楼的戏后,韦阿宝郁郁闷闷,害起了相思病。
韦母见女儿整日魂不守舍,顿感十分的奇怪,于是便找女儿谈心。
韦阿宝见自己的母亲追问,不禁将心思全盘托出,恳求母亲为她作主配婚。
韦母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一向疼爱如珍宝,她见女儿执意要嫁给杨月楼,便不顾门户不当应允了下来。
韦阿宝有了母亲的支持,内心无比的兴奋,她赶紧给杨月楼写信,以表其的爱慕之情,并且附上了自己的年庚八字,托奶娘将书信送到杨月楼手上。
当杨月楼收到这封字迹娟秀的求爱信后,心中也是无比的感动,可他一想到自己的身份,顿时心就凉了!
杨月楼年届而立尚未娶亲,他的心中也是很向往爱情的,但他明白自己只是一个下等戏子,而对方则是一位富家千金,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不可能有结果的。
在封建社会中,戏子为贱民,子孙不得参加科举,更不能与良民通婚。
颇有自知之明的杨月楼婉言拒绝了这门婚事。
韦阿宝在得知此消息后,不由自叹命薄,不久之后,一病不起,气若游丝。
此时的韦父在外经商,不能返回家园,韦母见女儿为情所困,急得团团转。
为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韦母找到杨月楼,说 “可以延媒妁以求婚” ,请杨先生莫再拒绝了。
杨月楼得知韦小姐为他生病,又见韦母态度诚恳,不由心生欢喜,于是就答应了。
杨月楼请戏班长辈出面,送婚书、下聘礼、缔婚约。
韦阿宝知道心上人应允了婚事,心花怒放,不久之后,病就好了。
一个唱戏的男人娶了富家千金,这可是千古奇闻也。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人人都羡慕杨月楼命好。
杨月楼与韦阿宝在婚后恩爱无比,他们卿卿我我,永结同心。
谁曾想到,这对新人只做了三个月的夫妻,就被活生生地拆散了。
拆散这对好夫妻的不是别人,正是韦阿宝的叔父韦天亮。
在保守的韦天亮看来,一个下贱的戏子怎能娶名门千金,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之举。
怒气冲冲地韦天亮找到韦阿宝的母亲,指责她擅作主张,辱没家风。
这还不算,韦天亮竟然纠集一帮士绅们告到官府,控告杨月楼犯拐盗之罪。
原来,当初韦阿宝是在奶娘的帮助下,携带金银从家中岀走与杨月楼结婚的。
这是韦母的主意,主要是怕节外生枝,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这麻烦还是来了……
当时的上海知县是广东香山籍的叶廷眷,这个县官生平最瞧不起戏子了,他接到状子后,不由分说,立即抓捕杨月楼。
在公堂上,叶知县斥责杨月楼行为不端,拐骗少女,当场命差役重打杨月楼脚胫150板。
韦阿宝见丈夫受刑,悲愤交加,她鼓足勇气。大声申诉一一
叶知县听到此话,勃然大怒一一
火冒三丈的叶知县命人将韦阿宝掌嘴200下,可怜的韦阿宝被打得双脸血肿,不能言语。
杨月楼见爱妻受刑,心中悲伤万分,他坚决否认指控。
可是公堂之上,大刑难忍,断案不清,屈打成招,有冤难诉。
杨月楼被酷刑折磨的昏死三次,最终被逼承认了所有的一切,签字画押,做成卷宗,报送上级审核。
杨月楼案发后,韦阿宝的母亲积极奔走,想方设法让两人获释。
但是韦母找同宗族叔时,对方却不愿意这个帮忙。
无奈之下,韦母只好带着相关证物自己去找到官府,声明是自己同意他们两人成婚的。
可是,知县叶廷眷仍然不为所动。
叶廷眷之所以不听韦母之言,那是因为他坚持认为,韦阿宝的父亲因商捐官,作为公务员,不可能不知道“良贱不婚”的律法,况且韦父尚在,韦母不能自作主张。
因此杨月楼此案暂时悬着,涉案的杨月楼和韦阿宝继续关押。
不久之后,韦母在忧虑中去世了。
在此期间,上海的《申报》有戏迷写文章支持杨月楼,遣责叶廷眷判案不公,心存成见。
此文见报后,韦家叔父和官方遭到社会进步人士的强烈抨击,他们纷纷为杨月楼鸣不平,认为官府多管闲事。
支持杨月楼的在说话,反对杨月楼的也在说话。
当时上海的保守力量坚持良贱不能通婚,杨月楼是戏子绝不能娶富家女为妻子。
几个月后,杨月楼被送到松江府受审。
在公堂上,杨月楼大呼冤枉,松江知府心生怜悯,又看了相关的案宗,决定将此案发还重审。
可是,在那个年代,戏子是没有发言权的……
韦阿宝的父亲听到此事后,怒不可遏,从广东返回上海,他坚持良贱不能通婚,并表示与女儿斩断关系,永远不相往来。
叶知县见韦父态度明确,不禁大喜过忘,立刻判决杨月楼充军,韦阿宝另嫁他人。
杨月楼就此与爱妻绝别了,他们今生再也没有见过面。
后来,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听杨月楼的戏,所以杨月楼才免受充军之苦,恢复了自由之身。
杨月楼在狱中得一位名妓沈月春的相助,在他出狱后,沈月春向他表明爱意,但杨月楼难忘爱妻韦阿宝,所以并未同意。
沈月春伤心地离开了杨月楼,后来出家为尼,了断尘缘。
杨月楼在外四处打听韦阿宝的消息,终于有一天知道了爱妻的事情。
原来此时的韦阿宝己另配他人,无奈的杨月楼只能告别过去,与另一个唱戏的女子结为夫妻。
据说韦阿宝是被逼嫁给了一个七十岁的老头,一位才貌双全的千金小姐竟如此下场,实在可悲可叹!
杨月楼因为在公堂受刑,伤了脚胫,不能再演武生了,故而改演老生戏。
出狱后的杨月楼改艺名为“杨猴子”。
很多人不懂杨月楼为何要起这么一个怪艺名……
杨月楼苦笑着说道一一
杨月楼这番话道出多少辛酸和无奈……
以后的岁月里,杨月楼不提往事,拼命登台唱戏,以解心中的悲凉。
杨月楼就这样在郁闷中度过了余生,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人生是悲伤的哀歌。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月楼案,最后是如何真相大白的?
清朝末年的四大奇案都是数一数二的,而其中有杨月楼案其中的过程也是扑朔迷离的。杨月楼他本是上海最好的京剧艺人之一,而他主要的活动场所便是在上海的丹桂园。在丹桂园,除了杨月楼之外,也有着许多非常出名的演员,但是杨月楼在其中依然是数一数二的,杨月楼他不仅演绎的角色是非常的到位的,而他本身长的也是十分的英俊的,因此可以说他是男女通吃的。
甚至有的人为了看一下杨月楼的相貌,可以是不辞千里的来到上海。就是当时的慈禧太后,也是在听闻了杨月楼这个人物之后,多次将他召入了宫廷当中去演出。成就杨月楼他自己的是他的才貌,但是让他最后引火烧身的也正是他的才貌。在同治十二年,杨月楼曾经演了一场戏,而这戏连续演了三天,引来了许多人的观看。而其中一个来自广东的女孩叫做韦阿宝,在韦阿宝看过这部京剧之后,就成为了杨玉楼他忠实的粉丝,韦阿宝更是给杨月楼写了一封情书,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杨月楼的欲望。
杨月楼当时在收到这个韦阿宝的情书之时,也是十分的惊诧的。因为韦阿宝她家是广东的一个富商,而他杨月楼虽然也是名满天下的人,但是终究也只是一个唱戏的,他们两人的地位是十分的不对等的。
因此杨月楼他也不敢有什么表示,但是韦阿宝的母亲是十分爱护她这个女儿的,而她的女儿此时因为思念杨月楼,思念成疾,因此韦阿宝她的母亲便去派人去请杨月楼,把她的女儿娶去。但是其中就有人不高兴了,因此便是设计害了杨月楼,将杨月楼绑架了起来,后来直到慈禧出面,这才把杨月楼从监狱中放出,但是韦阿宝却是没了踪迹了。
名伶杨月楼新婚当天被抓,因慈禧一句话免于流放,他妻子下场如何呢?
说起杨月楼,他在上海的梨园行里享有盛名,还曾经到北京给慈禧太后老佛爷演出过。同治年间,杨月楼在上海戏园金桂园演出,其俊俏的武生扮相受到很多戏迷的喜爱。有一天,一对来自广东香山的母女来金桂园听戏,年轻的女子叫韦阿宝(她的父亲是一位茶商),年方17,对舞台上的杨月楼一见倾心,在接连看了几天之后,受过西洋教育的韦阿宝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给杨月楼写了一封情书。
收到信的杨月楼一口回绝,因为在古代有“良贱不通婚”的旧俗,遭到拒绝的韦阿宝就此患上了相思病。爱女心切的韦母,不忍女儿伤心,她就遣人去找杨月楼,而且还擅自做主让杨月楼和女儿定下婚事。不料韦阿宝的叔叔得知此事后出面阻止,一些广东香山籍的商人也觉着脸上无光,就去衙门状告杨月楼拐骗良家女子。
结果在杨月楼和韦阿宝大婚当天,上海知县派衙役将这一对身穿大红喜服的新人带到了衙门,后来他们两人均遭到重刑被迫分开,杨月楼被判发配新疆。事情一出,《申报》第一时间报道了此事,在上海引起轩然大波。后来杨月楼的一个戏迷——上海名妓沈月春上下奔走,在南京巡抚丁日昌将此案定为死案之后,她决定去北京求助西太后慈禧。
慈禧也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所以沈月春首先找到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本来李莲英是不打算掺和这件事的,但机缘巧合,有一天慈禧在宫里听京戏的时候提到了杨月楼,李莲英趁机将案件前前后后讲了一番,慈禧听后特赦了杨月楼,不过并没有惩治处理这个案件的官员。最终杨月楼平安出狱,但是韦阿宝则已经被官配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