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瘦西湖散文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诗画瘦西湖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画瘦西湖散文随笔 篇1
行至瘦西湖,已是五月天。
虽然未能在恰当的时机走进盛唐诗人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的境地里,但五月的瘦西湖却依然如诗如画如烟如梦,瘦西湖的清逸、雅致、妖娆、丰韵,依旧在我心灵的大地上婀娜舞动,默默抒写着绚丽多情的句子,让人久久沉醉在这片温柔的江南水乡里不想醒来。
亲近这座江南文化山水园林时,恰巧是在烟雨朦朦的午后,暗淡的天色把瘦西湖映衬得格外迷离,更加妩媚动人,妩媚中暗含着些许清瘦。若细细体味,眼前的这些烟柳水波,楼台亭榭,诗画长廊会把瘦西湖独特的品性诠释得恰到好处,这诗画般的光景堪比唐宋文人贤士描绘瘦西子优美的诗词,意境深远而韵味十足。
逶迤长堤岸坡上的垂垂青柳,似曼妙的纤手玉指向人们传递着瘦西湖的清雅芳姿。虽然自己没能看到阳春三月瘦西湖妖娆的烟柳,但此时瘦西湖的青柳却有另一番风韵。登临湖岸的高处,凭栏远眺,那随势舒展时宽时窄的湖面上,水气氤氲,柳丝拂水,枝条婆娑。“长堤春柳”该是瘦西湖最具风情和魅力的景致吧,正如诗人陈其五在诗中所描绘的:“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徜徉长堤,这如烟云似绿雾的青柳会时时浸润人们的心扉,怀着盎然的诗心漫步瘦西湖,一路浅唱低吟,一路顾盼流连,内心会徒增无尽的遐想,人也就淡泊平静了,身心仿佛游离于尘世而误入绿野仙境却不知归路。
轻飘的烟雨该是瘦西湖绵柔的相思吧,眼前落下的是淅淅沥沥的雨丝,纷飞的却是旅人绵绵不断的情怀。这细雨轻雾使瘦西湖显得格外迷濛,在朦胧飘逸的氛围里,依稀可见堤上柳枝摇曳,岸边草木葳蕤,湖中莲花吐翠,还有错落有致的楼台亭榭,以及不远处的湿地绿洲上,一对对玲珑缠绵的鸳鸯在朦胧的雨雾中或悠闲地游弋或隐没于芦苇丛中,仿佛世外仙岛一般。这轻柔的雨雾一时间模糊了我的视线,迷醉了我的心田,人虽已似醒非醒,心头却因了这静美的幻景沁凉如水,芬芳如花。
瘦西湖之美,美在园林。园林自然是以亭榭楼台居多,那些小巧精致的建筑物,或依山傍水,或半架波面,如同玉色飘带上镶嵌的珠宝熠熠生辉。而瘦西湖最耀眼之处,我认为莫过于五亭桥。如果把瘦西湖比作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华美的腰带,清人黄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已有200多年的五亭桥至今犹如玉带静卧在湖心之上,又恰似一朵硕大美丽的莲花妖娆着古老的芳姿。可以想象到皓月当空之夜,桥洞衔月,金波荡漾,月影争辉,那是怎样的一种慑人心魄的美丽。
瘦西湖之名借自杭州的西子湖,单单一个“瘦”字,便有了扬州的与众不同,为扬州西湖平添了许多韵味。瘦西湖的秀美风光引得历代名人畅抒心怀,笔墨留痕,湖边的诗画长廊题刻着那些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淋漓尽致地描写着瘦西湖的神采与精魂。起予的《江都竹枝词》写道:“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王士禛在《冶春绝句》曾写道:“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瘦西湖是名副其实充满诗意的湖,画舫碧波、四桥烟雨、西园曲水、白塔晴云、莲桥玲珑……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旧痕在历史的画屏上长久地散发幽幽暗香,它留给世人的牵念真的比西湖瘦了。
“风韵独具西子瘦”的瘦西湖,以其清秀淡雅纤巧的风采,为我匆匆的扬州之旅增添了若干情趣。若明朝再到江南,我定会选择阳春三月重下扬州,藉着那曼舞的烟花飞絮,步芳探幽,诗意地憩息,静心温习这片园林山水,给自己一个感动。
诗画瘦西湖散文随笔 篇2
一直很喜欢“撑一把油纸拿。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意境,优伤凄美,然而当我漫步在雨中的瘦西湖时,我发现她的美足以让我心醉。
柳如烟
带着几分沉醉,漫步在十里长堤,凝望着细雨中的瘦西湖,烟雨迷蒙似一幅隽永的水墨画。那蒙濠的细雨像密密的丝帘,给瘦西湖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诗意。那两岸的春柳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与妈娜多姿的瘦水相依相伴,显得分外妩媚。大团大团的绿被雨水润湿,缓缓扩散开来,与碧绿的湖水融合,水天一色,整个儿就是一块巨大的翡翠。
细细的柳丝吐着新绿,有的从高处垂下。“万条垂下绿丝绦”,碰触到了湖面,好像是害羞而娇美的女子在对着铜镜梳理湿淋淋的长发,叫你总想瞥眼长发后那俊俏的脸蛋儿。有的倚着水势而生,清风吹拂,在雨中微微摇曳,临风起舞,不时轻抚你的脸庞,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清新。有的身姿婀娜,或婆娑起舞,或低空盘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让你的眼睛一点也不会疲倦。
也许你会觉得单调,不要着急,那绿雾中还有点点微红,时隐时现,像极了害羞的女子,这桃花好像经过雨水的滋润,饱吸了湖水的灵气,满是密密的花朵儿,仿佛女子甜蜜的笑语。“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五步一柳,三步一桃”,桃红柳绿互相映衬,组成一道画廊。撑伞走在其中,不知不觉自仿佛就成了画中人了,真是别有一番诗意啊。
水似玉
“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收起伞,泛舟湖上。湖水浓浓的,绿绿的`,如液体的玉—。般,轻轻的荡着。空中的雨丝落下,溅出点点涟漪,那便是吻着她了。绿玉在手中留着,那么温润,此时才懂得古人为什么写出“柔情似水”的句子,他必然是抚摸过这绿波。我身在万顷激上,蒙蒙雨雾之中,仿佛在梦里,带着虚无,几分缥缈。
桥宛虹
忽然,同船游人的赞叹声惊醒了和举目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湖面上,新立玉带般的桥,拱形的姿容,优柔的身段富有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的妙韵,尤其披一层雨雾,更给人一种恍恍迷离之城这便是有名的“二十四桥”。耳边仿佛听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白千古绝唱,终是抵不过她的诱惑,一下船我便撑伞向它走去。走上桥来,恍如置身于盛唐的烟雨中,那个“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小女子还在吗?登上桥顶,俯视桥下,河水清清,人影依稀。
花如锦
一阵微风吹过,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定睛细瞧,桥边芍药,正花艳色浓。繁华中有芍药,它美丽,高贵,胜似牡丹却不失朴实,贵而不张扬,素而不自贬;凄厉中有芍药,它雅致,它清纯,无人来赏,也不凋零,依旧盛艳怒放。时光开始倒流,还记得那万花饰街的荣耀吗?还记得那宫廷御花的头衔吗?时间记得。芍药在百花争艳中,以它的美丽征服了扬州,征服了朝廷。扬州,繁花如锦,芍药无限风光。“四相管花业是把芍药推上了神灵的地位。禁华过了,了,它黄粱一梦,扬州衰败了,芍药也失宠了,它以它朴实的方式陪着扬州从过去走向现在,她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扬州的繁华,我不禁对她多了几分崇敬。
不经意间抬头,时间已不知不觉细碎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撑起纸伞,带着留往回走,但是我知道,这诗画般的瘦西湖,早已镌刻在了我的心上。
诗画瘦西湖散文随笔 篇3
有言道,“烟花三月下扬州”,美丽的古城扬州是诗意江南的缩影。真正到达扬州后,我才领略到了它别样的气质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江南园林甲天下”,除了著名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还有一个屈指可数的优秀园林,那就是扬州瘦西湖园林。瘦西湖充分结合了北方园林之华和南方园林之秀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玉亭桥、凫庄、白塔晴云、月观以及二十四桥、梳妆阁、蜀冈朝旭寻民园胜迹,俨然一副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园林借以一湖秀水,巧妙地配合自然,打造了无计的风景。和苏州园林相似的是,瘦西湖的每一线风景都充斥着美与谐调。譬如在一处空地添置一个石桌或闲亭,在一排形状不一的青石边上种一些花草;尽管是一塘小池,也要搭上一座石桥,置些垂柳。在“万花园”和“静香书屋”等景区中,建筑设计们更是把游人带入繁花画廊中,令前来的人叹为观止。瘦西湖总是将人工构造的美景融入自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在瘦西湖,游人往往难以看到一个规规正正的门,而是石拱门、圆月门、柱体的木门,等等。而也不见得实中有虚,自然给了人视觉的美感。而在瘦西湖“徐园”和“小金山”中,几乎是一步一景,眼前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幅好画。
在我的印象里瘦西湖里的桥是最有特点的。在扬州园林中,“水上园林”的建筑特征总是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凫庄是瘦西湖里的一个小岛,岛上古树参天,岛中有塘,水中有岛,这里与水结合,以水为景,充分体现了江南的水乡特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五亭桥采用了北方的建筑风格,雄伟的桥体让人眼前一亮,金黄的琉璃瓦和橘红的立柱展现了皇家园林风采,气势凌人。同样,在“二十四桥”和“石壁流淙”景区,分布于环园水乡的北、西、南三面,以九曲桥、多拱桥等风格各式的石桥和汉白玉桥相连,给人以无限的趣味感和别致感。
“诗画瘦西湖”,真是有如“两堤花柳金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世外桃源。孕育了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瘦西湖正以不尽的美景收揽着来自世界各地人的眼光。
陈小蒙是陈毅的后代吗?
不是。
陈毅将军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长子陈昊苏,次子陈丹淮和三子陈晓鲁。
1940年,陈毅将军与张茜结婚,生下三个孩子。长子陈昊苏曾先后担任军委办公厅秘书、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务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党组书记等职。
次子陈丹淮曾任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三子陈晓鲁曾为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扩展资料
在80年代,陈小蒙是陈其五之子(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小蒙还是《民主与法制》杂志社记者。
1981年至1984年间,陈小蒙、 陈冰郎和陈丹广经常纠合在一起,诱骗妇女到家中,结伙或单独进行犯罪活动,陈小蒙轮奸妇女两名,强奸妇女两名(其中一名未遂),帮助胡晓阳强奸妇女一名(未遂),并以流氓手段奸 淫妇女十三名,猥亵妇女五名。
1986年2月17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刑事裁定,维持一审判决,以强奸罪、流氓罪判处陈小蒙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陈毅
凤阳最大的五金店,有没有买阀门锁的
凤阳最大的五金店,有买阀门锁的。在凤阳县陈其五金店,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中都城商业街9幢12室。经营范围包括: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建筑材料销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销售,电线、电缆经营,阀门和旋塞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防腐材料销售。门窗销售,建筑防水卷材产品销售。建筑用金属配件销售,风机、风扇销售,建筑陶瓷制品销售,金属工具销售(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李健个人资料简介(河南省近现代人物简介)
曲竟济
曲竟济(1919—2007)。生肖:羊。河南省巩县人。
早年考入河南开封高级中学,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教导团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营教导员、军区行唐游击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第30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郑维山,政委方国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晋军区第30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陈信忠,政委张华)。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0旅第28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12旅第36团政治委员、第34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4军第190师第568团团长、第192师参谋长(师长马卫华,政委王海廷)、第190师参谋长(师长陈信忠,政委边疆)。
二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第190师副政治委员(1951)、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南京军事学院学员(1953),解放军第64军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第3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60),解放军第50军政治委员(1966—1969,1973—1977),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77—1985)兼政治部主任(1977—1980),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独立功勋荣誉章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危拱之
危拱之(1905—1973),女,学名危玉辰,曾用名林淑英、魏晨等。生肖:蛇。河南省信阳市人,是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
9岁入教会小学读书,为了学好体操课,她毅然扯去裹脚布争得了一双“解放脚”。
1922年起相继考入河南汝阳女子师范、河南第一女子中学。
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
1927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师(广州起义部队余部)政治部宣传员,海陆丰工农苏维埃政府文书,中共河南省委妇女科科长、省委委员兼妇委书记。
1929年被中央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春回国后到江西中央苏区。历任红军“彭杨学校”教员,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红军学校党委委员兼俱乐部主任、“八一剧团”委员会委员、工农剧社副社长。
1932年冬因抵制“肃反”扩大化,被中共苏区中央局开除党籍。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军委干部团总务科科长(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参谋长钟伟剑、毕士悌,政治处主任莫文骅)。
到达陕北后恢复了党籍(在毛泽东的过问下)。相继任延安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兼导演,中共代表团成员(西安事变),中央交通部干事兼中共陕西省委妇女部部长,中共全国苏区代表会议代表,延安红军家属学校校长。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书记朱理治)、组织部部长(书记刘子久、王志杰),新四军信阳抗日挺进队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李德纯,政委缺编,参谋长王海山),中共豫南特委组织部部长(书记王盛荣)兼信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地方工作科干事(1940),延安中央党校学员(1943),中共七大会议代表。
危拱之纪念丛书
抗战胜利后到热河(今承德)。相继任中共赤峰市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妇委书记,第一届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执委(主席蔡畅)。
新中国成立后,她因病长期休养,1973年在北京病逝。
李健
李健(1918—2007),原名李永林。生肖:马。河南省济源市人。
6岁起入私塾、高小、初中、高级师范学习,1936年任济源县简易师范史地教员。
1938年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129师晋豫边“唐天际支队”民运队队长、连长、作战参谋,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和八路军总部参谋训练队学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交通科副科长、交通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兼中共冀中区委交通处副处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王道邦,政委陈鹏)、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谋长沙克)。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冀中军区河间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参谋长、副团长、军区炮兵旅参谋长,华北军区炮兵第2旅参谋长、炮兵第4师参谋长(师长高存信,政委李呈瑞),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司令员高存信,政委李呈瑞、甘思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1950)兼高炮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炮兵部主任(1951)、司令员,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1955)兼炮兵第6师师长、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58),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员,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1981—1983)、军区司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李毅
李毅(1911—1981)。生肖:猪。河南省开封市人。
1927年入西北军当兵,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第73旅军医。
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5军团医院院长、第13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红一方面军长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合后,他随左路军行动。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后方医院院长、军委卫生部医政处处长。
二级八一勋章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军委总卫生部后方医院院长, 八路军前方总部医政科科长, 新四军第6支队军医处政治委员(处长林士笑),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陈其五)兼师卫生部政治委员(部长林士笑)、第4师第11旅第32团政治委员(团长张永远)。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31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旅长段焕竞、朱云谦,政委刘毓标、孙克骥),中央马列学院(西柏坡)学员(1948)。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工作教授会副主任、中共党史教授会主任,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副政治委员(1957),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1960—1965),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